上海国庆假期推出超20场音乐演出,涵盖交响乐、音乐剧与艺术教育,展现“爱乐之城”文化活力。
当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的灯光亮起,90岁高龄的作曲家陈钢缓缓走上舞台。他身后,上海交响乐团即将奏响他最新创作的交响序曲《繁花》——这首作品不仅融合了他60年前为电影《球迷》创作的旋律,更巧妙编织了其父陈歌辛《恭喜恭喜》的经典音调,如同一封用音符写就的“上海情书”。 在这座被乐迷称为“爱乐之城”的都市,国庆假期化身为一场音乐的狂欢。近十家主流演出场馆联手奉上超过20场音乐类演出,涵盖艺术教育、经典音乐会与音乐剧三大板块,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深厚艺术底蕴。

01 艺术教育破圈:从大师课到古谱新声的现代演绎
10月3日,上海交响音乐厅内,86岁的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与青年指挥家孙一凡并肩而坐。他们面前的乐谱,是即将进行中国首演的无调性歌剧《沃采克》的总谱。这场名为“迪图瓦带你读总谱”的活动,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的边界。 “我们要让乐谱说话。”迪图瓦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将晦涩的无调性音乐分解为可感知的情感表达。从人物命运到旋律逻辑,这位指挥大师为上海乐迷打开了一扇理解现代音乐的大门。这种国际级的艺术教育活动,展现了上海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国际化视野。 同一天,上海音乐厅迎来了自得琴社的《神奇秘谱》600年纪念音乐会。这部由明代宁王朱权编纂的古琴谱,在当代音乐家的演绎下焕发新生。音乐会分为“太古遗音”“沧海拾珠”“古韵新声”三大板块,既有《广陵散》的原味独奏,也有《酒狂》的中阮改编版本。 琴社创始人表示:“我们不仅要传承古谱,更要让600年的琴韵成为当代观众能够共鸣的声音。”这种古今对话的尝试,让古老音乐在当下获得新的生命力。
02 经典音乐会焕新:从维也纳童声到交响“繁花”
10月5日,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内,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天籁之音响起。作为浦东文化艺术节的参演剧目,这场音乐会的80元公益票早已售罄,成为国庆期间最抢手的演出之一。 与此同时,上海的音乐版图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上音歌剧院的“繁花2025——陈钢交响作品音乐会”用音乐勾勒出上海的城市记忆。90岁的陈钢将个人艺术生涯与中国当代音乐发展轨迹相融合,从《梁山伯与祝英台》到新作《繁花》,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小提琴家黄蒙拉与女儿的同台演出,为音乐会增添了传承的意味。这种代际对话不仅发生在舞台上,也发生在观众席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古典音乐厅,打破了高雅艺术与大众的界限。 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则推出了“维也纳之声”林茨管弦乐团音乐会、The·12·Tenors十二男高音世界巡回演唱会等多元节目,为不同偏好的观众提供丰富选择。这种“音乐菜单”式的策划,体现出上海演出市场的成熟与包容。
03 音乐剧叙事创新:从谍战信仰到文人精神
西岸大剧院内,音乐剧《风声》正在上演。这部由阿云嘎担任总制作人的作品,自开票起就备受关注,首轮演出全部售罄。然而,主创团队并未选择“谍战爽剧”的创作路径,而是创新性地融入“剧本杀”式多视角叙事。 “我们更关注的是极端环境下的人性抉择。”阿云嘎在采访中表示。创作团队对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一段“迷雾”群舞修改10版,音乐创作常熬夜至凌晨4点,甚至连舞台上烟雾的浓度都经过反复调试。 与此同时,北外滩友邦大剧院将上演音乐剧《大江东去》。该剧以苏轼被贬黄州的四年经历为主线,用25首原创歌曲展现文人的精神涅槃。导演没有简单呈现文人轶事,而是聚焦苏轼从仕途失意到精神豁达的转变过程。 “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制作人指出,“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剧的形式,让苏轼的精神世界与当代人产生共鸣。”张新成与宗俊涛两位演员对苏轼的不同诠释,为角色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
04 城市文化生态:专业底色与大众参与的双重奏
上海国庆音乐市场的繁荣,建立在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之上。从交响音乐厅到社区剧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演出场所构成了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 专业院团与商业机构的合作模式也日益多元化。以上交为例,其与捷豹的品牌合作不仅限于冠名,更延伸至艺术教育项目开发。这种深度合作保证了艺术品质,也拓展了受众范围。 与此同时,公益票价的设置让更多市民能够走进剧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80元的公益票迅速售罄,反映出上海市民对高品质文化活动的旺盛需求。 乐评人认为:“上海音乐市场的特色在于,它既保持专业高度,又注重大众参与。这种平衡使得‘爱乐之城’的名片更加闪亮。”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上海各演出场馆已做好准备。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工作人员正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在西岸大剧院,《风声》剧组进行着最后的彩排。 这座城市正在用音乐书写自己的文化叙事。从迪图瓦的大师课到自得琴社的古谱新声,从《风声》的信仰博弈到《大江东去》的精神涅槃,每一场演出都是上海文化图景中不可或缺的拼图。 当夜幕降临,交响乐声、合唱声、音乐剧的旋律将从各个剧场飘出,在城市的夜空中交织成动人的乐章。这或许正是上海作为“爱乐之城”最真实的写照:专业而不高冷,多元而有温度,用音乐连接起每一个渴望美的心灵。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