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公开喊话美团寻求“君子之争”,却接连约酒被拒,其执掌的京东正以免社保、限利润等“向上卷”策略破局外卖市场,掀起一场关于互联网竞争伦理的深度博弈。
当刘强东系上围裙,站在灶台前翻炒那盘“黄酒猪头肉”时,他手中的锅铲仿佛不只是厨具,更成了一种象征。2025年9月16日,这位京东创始人在一场品酒会上的发言,远远超出了美食与美酒的范畴——这是一次面向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价值观宣言,也是一次带着诚意、却接连被拒的“约酒”尝试。

“企业家不应成为仇人。”他说出这句话时语气平静,却掷地有声。他望向台下的人群,那里坐着企业家与媒体人。他特意提到了美团的名字,甚至直接点出王兴、王莆中这两位对手的名字,言语间没有嘲讽,反而带着几分尊重:“正常的商业竞争,不应上升为个人恩怨。”
然而,他伸出的橄榄枝,并未得到对等的回应。
他本想约王兴吃顿饭,面对面聊一聊。但对方回复:人正在巴西,正和滴滴程维处理业务。随后有人提议,那不如请美团高级副总裁王莆中来?回应依旧客气而疏离:“老板不去,我不敢去。”
刘强东听后笑了。他没有表现出不快,反而语气更加诚恳:“民营企业,应该更简单一点。”
一、从“火药味”到“饭菜香”:一场试图降温的对话
这场品酒会上的发言,迅速被剪辑成短视频,在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令人意外的是,评论区中站出来的,多是外卖员、厨师、小店店主……这些最普通的劳动者。
“老刘真实,话糙理不糙。”一条高赞评论写道。
更早之前,刘强东甚至亲自下厨,炒了一盘尖椒肉丝。他自嘲紧张得“像罗永浩第一次直播带货”。这种主动“走下神坛”的姿态,与他早年犀利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如今的他,似乎更愿意用一锅一铲、一杯酒,来替代从前的隔空喊话。
但现实远比镜头下的场景复杂。
二、街头巷尾的“战争”:从董事会到马路边的竞争
理想的“君子之争”是一回事,现实中的竞争则是另一回事。
就在刘强东说话的同时,不同平台的外卖骑手仍在为抢一单生意发生摩擦。平台之间的“二选一”逼迫、流量倾斜、补贴大战……这些从未真正停止。商业的残酷性,从不会因为一位企业家的公开呼吁而减弱。
但刘强东试图在做一些不一样的事。
今年二月,京东高调宣布进入外卖市场,并直接抛出“为所有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全部由公司承担”的政策。这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千层浪。
一位刚从美团跳至京东的骑手坦言:“这里每单赚得或许略少,但我是有社保的人了。我不再是‘平台临时工’,而是‘正式员工’。”
这句话背后,是成千上万骑手共同的焦虑——没有保障、没有认同、风雨无休。
三、“向上卷”还是“向下卷”?一场关乎尊严的商业实验
刘强东多次强调,他反对让行业越做越便宜的“向下卷”,但支持“向上卷”——通过更好产品、更优服务、更善待人来竞争。
他毫不避讳地批评:“有些平台卷走了产业链绝大部分利润,这不该是平台的自我修养。”
他提出一项几乎是“自我设限”的规则:京东外卖业务的净利润永不超过5%。高出部分?用于提高员工福利、投入公益建设。
他把这个称为“三毛五理论”——赚该赚的钱,剩下的还利于民。
四、共生 vs. 厮杀:一个小餐馆带来的启示
在北京望京,有一家“七鲜小厨”的外卖店生意火爆。但更有意思的是,自从它开业后,周边三家原本不温不火的小餐馆订单量居然齐齐上涨了三成。
刘强东讲起这个故事时,眼里有光:“我们不是来抢生意的,是来一起把蛋糕做大的。”
他认为,平台应当通过流量运营与数据能力,激活区域经济活力——让小商家更好做,让骑手更有保障,让用户获得更实惠、优质的服务。
这是他的“共生”哲学。
五、那杯没喝成的酒,与无数普通人举起的“杯”
尽管刘强东的约酒被婉拒,他的喊话也未得到对手的直接回应,但在更广阔的社会舆论场中,许多普通人用实际行动投出了支持的一票。
有商家留言:“哪个平台不逼我‘二选一’,我就选择谁。”
有用户写道:“我愿意多等十分钟,选择给骑手上社保的平台。”
有骑手动情地说:“终于感觉到自己被当人看,而不只是平台算法里的一个数字。”
刘强东想要递出的那杯酒,王兴没有喝。
但屏幕之前,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那些在风中奔走、在深夜接单、在灶前忙碌的人——或许早已举起心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结语:一场尚未终局的商业价值观博弈
刘强东所推动的,早已不只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竞争的价值主张。他试图书写的,是一个平台如何对待它的员工、伙伴与对手的故事。
没有人能预言这场“向上卷”的实验最终能否成功。可它的出现本身,已经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在中国互联网步入下半场的今天,有人开始郑重地提出一个问题:
除了厮杀,我们是否还能有另一种竞争方式?
除了利润,企业是否还应追求更有温度的胜利?
那杯没约成的酒,终究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符号。
它既是对手间的距离,也是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它是一个起始,也映照着一条尚未被走完的路。
而路的尽头,或许正系着中国互联网未来十年的答案。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