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Ear 3 正式亮相:不只是耳机,更是你的“超级麦克风”

Nothing Ear 3发布:充电盒自带麦克风,通话收音更清晰,设计依旧透明炫酷。

昨晚,科技圈再度迎来一场“透明风暴”——Nothing正式发布了新一代真无线耳机Ear 3。定价179美元(约合人民币1271元),并定于9月25日正式开售。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升级。Ear 3不仅延续了Nothing标志性的透明美学,更带来了一项大胆创新:在充电盒上装了两颗麦克风,组成全新的“Super Mic系统”。

是的,你没听错。这次,连充电盒都会“听话”了。

▍一个按键,唤醒充电盒的“语音灵魂”

充电盒的侧面,新增了一枚醒目的“Talk键”。轻轻一按,Super Mic即刻启动。你可以用它来接打电话、录制语音备忘录,甚至配合Nothing手机的AI功能“Essential Space”完成实时笔记转录。

不过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功能时,耳机必须从充电盒中取出,并保持与手机的连接。这一设定,虽然略显“仪式感”,但也暗示着:Super Mic并非设计为独立录音设备,而是耳机通话功能的一个延伸与增强。

官方强调,充电盒麦克风的拾音效果“明显优于耳机自带麦克风”。也就是说,当你需要清晰捕捉语音时——无论是在嘈杂的街头录制想法,还是紧急接入一通重要电话——把耳机取出,按下充电盒的Talk键,就能获得更干净、更清晰的人声。

▍不只为通话,更为创意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Super Mic系统虽然不兼容iOS或Android原生的相机app,但它支持Blackmagic等第三方专业视频应用。这意味着,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轻便的、无线化的收音麦克风,用于视频创作、采访记录,或是vlog拍摄。

谁说耳机只能用来听?Nothing正悄悄把Ear 3推向“创作工具”的新定位。

▍设计:一眼就能认出的“透明美学”

Ear 3继续采用半透明外壳设计,提供黑白两种配色。透过外壳,隐约可见内部精密的元器件结构与新增的金属加固件——这一设计不只为了“炫技”,也提升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与天线信号接收能力。

从Ear 1到Ear 2,再到去年突然简化命名的“Ear”,而如今又重返数字序列“Ear 3”,这种略显跳跃的产品命名,也让不少用户调侃:“Nothing在命名上是不是太随性了?”不过,这似乎并没有影响粉丝对它的热情期待。

▍听得到“空间”,也听得到“你”

音质方面,Ear 3搭载12mm驱动单元,支持空间音频与高解析的LDAC编码协议。更贴心的是,配套App中提供“听力分析测试”,可根据每个人的听觉特征生成定制化的EQ设置。

这意味着,它不只是输出声音,更是在适配你的耳朵。

续航上,开启降噪后续航为5.5小时,配合充电盒可达22小时,并支持无线充电。对于日常通勤和中度使用,完全足够。

▍与此同时,头戴式耳机也来了!

Nothing同日预热了CMF Headphone Pro头戴式耳机。宣传语“重新混合一切”暗示其可能在音效调试或声音风格上有突破性设计。

从外观来看,它提供蓝绿与橙色两种配色,风格迥异:蓝绿色低调清新,橙色鲜明张扬。耳罩外侧印有“CMF By Nothing”字样,配备实体滚轮调节音量,Type-C接口、电源键、指示灯也一一就位。

一张预热图中,CMF Headphone Pro与CMF Phone 2、CMF Watch摆放在一起,俨然在构建一个以“设计驱动”为核心的科技生活生态。

▍总结:Nothing Ear 3,到底为谁而来?

它是一款中端定位的耳机,却尝试通过“充电盒麦克风”这样的创新跳出传统TWS的功能框架。它不只是听歌工具,更试图成为你语音输入、内容创作的轻便搭档。

如果你追求个性设计、需要清晰通话,甚至偶尔用手机拍摄视频——那么Ear 3,可能正好击中了你的需求。

科技不需要总是严肃的。有时候,它也可以很酷、很好玩,就像Nothing一直在证明的那样。

📱 你觉得带麦克风的充电盒,是真需求还是小噱头?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