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次为民营经济立法,以“十大禁令”形式明确禁止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2025年9月27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河南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提请一审审议。这部地方性法规的诞生,标志着河南民营经济发展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次以立法形式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这是河南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参与立法的专家如此评价。条例草案不仅明确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更亮出“负面清单”,明确列出10种严禁干扰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为,为政商交往划出清晰红线。

01 为何立法?民营经济需要法治“定心丸”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条例草案开宗明义,阐明了立法初衷。 近年来,河南民营经济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但与会上的讨论显示,代表们清醒地认识到河南民营经济还存在“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等问题。 “有必要通过制定条例草案,厚培土壤、优化环境、提振信心。”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立法旨在推动民营经济“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进一步发挥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立法背景还有更深层的考量。今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河南制定相应条例是推动上位法落地的重要举措。 “立法过程中,我们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紧扣上位法立法精神,结合省情实际体现河南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务实管用。”起草组工作人员透露。
02 如何培育?从创业孵化到梯度培养的全链条支持
条例草案用专门章节对“加强主体培育、促进创新发展”作出详细规定,形成全链条支持体系。 在创业初期,条例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市场开拓、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等创业辅导培训。对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创业给予开业补助,为种子期、初创期民营经济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这就好比为民营企业打造了一个‘暖房’。”一位长期研究民营经济的学者表示,“特别是在创业最初阶段,政策支持往往能决定企业的生死。” 在成长阶段,条例草案要求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对民营经济组织实施分类分层精准扶持。这意味着政府将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支持政策。 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条例草案强化民营经济组织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其牵头或参与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对加大新技术发展应用场景供给、在政府采购中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创新产品、落实科研投入支持政策等作出具体规定。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草案还特别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领域投资和创业,这与河南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03 十大禁令!为行政权力划定“禁区”
条例草案最具突破性的内容,是明确列出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对民营经济组织实施的10种行为。这“十不准”犹如十把保护伞,为民营企业遮风挡雨。 禁令直指痛点。包括“违法要求停产停业”“采取停止供应水、电、燃气等措施”“强制参加评比达标活动”“要求接受指定服务”“强制加入商会”等常见干扰行为都被明确禁止。 “以前遇到一些部门随意要求停产,企业往往敢怒不敢言。现在有了法律依据,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得知条例内容后表示。 保护企业自主权是另一大亮点。条例明确规定,不得违法要求企业调整生产规模、产业布局等,干预应当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项。这为政府行为划定了清晰边界。 防止变相增加负担也是立法重点。条例禁止“在提供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等”“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等隐性门槛,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执法规范化同样得到强调。条例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强制措施,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物。
04 河南特色!量身定制的法治保障
河南此次立法并非简单照搬上位法,而是充分结合省情实际,体现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针对性解决河南问题。河南作为传统产业大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任务重,条例草案特别强调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发展新质生产力,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正是针对省情开出的“药方”。 突出务实管用。条例草案不仅有大方向规定,还有具体措施。如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采取事后奖补、贷款贴息等财政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条款具体可行,便于落实。 体现问题导向。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条例草案都给出了回应。特别是明确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禁止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这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民营企业的问题。
05 未来可期!法治化为营商环境注入活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河南为民营经济立法,释放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 稳定市场主体预期。通过地方立法形式确立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有利于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十不准”清单实际上是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将倒逼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促进公平竞争。条例草案通过法治手段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这将大大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认为,立法保障将推动河南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条例草案目前正处于审议阶段,但其所传递的政策信号已引起广泛关注。河南此次立法尝试,不仅为本地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也为全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地方实践。 “我们期待条例正式出台的那一天。”多位民营企业代表表达了相同的心声。在他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部法规,更是河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承诺。 随着法治保障的不断完善,河南民营经济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注入强大动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