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博脑科医院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一名脑干出血18毫升、死亡率超90%的重症患者,创下生命奇迹。
2025年盛夏,河南三博脑科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一名56岁的患者因脑干大量出血命悬一线,在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区域,医疗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一餐饭引发的生命危机
一个月前,王大叔正在享用寻常的午餐。突然的呛咳打破了平静,随后是剧烈的咳嗽和意识丧失。家人惊慌地发现他倒地不省人事,伴有流涎和呼吸微弱。紧急送医后的头颅CT结果令人心惊:桥脑及左侧丘脑出血,血肿侵入第三脑室,合并急性脑积水。 脑干,这个掌控呼吸、意识、血液循环的生命“中枢司令部”,一旦出血后果不堪设想。王大叔的出血量已达18毫升,血肿占据脑干大部分空间,压迫中脑导水管,引发急性脑积水和颅压飙升。每一次心跳,都可能成为最后一次。
生命禁区的极端挑战
“脑干出血超过10毫升,死亡率高达90%以上。”主治医生面色凝重地告诉家属。这个拇指大小的区域,密集着维持生命功能的中枢神经核团和传导束,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禁区”。 血肿的压迫导致王大叔的脑干如薄纸般被挤压,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多器官衰竭等致命并发症。时间一分一秒流逝,生存的希望随着颅压的升高而逐渐消逝。
关键决策:打开生命通道
危急关头,家属联系到了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张佳栋副院长。在详细了解病情后,张院长迅速做出关键判断:“当前第一要务是解除脑积水、降低颅压,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远程会诊中,张院长与当地医院医生紧急商定方案,建议立即实施“脑室外引流术”。这个及时的手术犹如在密闭的压力锅中打开了一个安全阀,有效解除了脑积水、降低了颅高压,避免了脑疝的发生,为患者打开了第一道生命之门。
多学科协作:制定攻坚方案
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医疗团队经全面评估,在严密监护下将其转入河南三博脑科医院。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MDT),神经外科、ICU、麻醉科、影像科、康复科专家以及北京专家闫长祥教授共同参与研讨。 会诊室内,各科专家对着影像资料激烈讨论。血肿位置深、体积大,微创穿刺难以彻底清除。最终,专家团队达成共识:必须行开颅手术直接彻底“攻坚”!
生命禁区的手术较量
手术室内,无影灯下,闫长祥教授主刀实施“显微镜下左侧CPA开颅乙状窦后入路脑干血肿清除术”。这是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过程——手术团队要在方寸之间的生命禁区谨慎操作,避开重要神经与血管。 显微镜下,每一毫米的移动都关乎生死。手术团队屏息凝神,历经数小时直至凌晨,终于将压迫脑干的致命血肿基本清除。当受压已久的脑干重新获得空间,脑脊液循环通路恢复通畅时,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生命奇迹的再现
术后,王大叔被送入ICU接受全面监护。ICU专家日夜守护,稳守生命体征防线,预防并发症。在多学科团队的无缝协作下,患者闯过了重重难关:复查CT显示血肿已基本消失,一度依赖呼吸机的患者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 “是专家团队凭借高超医术和永不放弃的信念,硬是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亲人!”家属的感激发自肺腑。从深度昏迷到恢复自主呼吸,这个生命奇迹的背后,是现代医学技术与医者仁心的完美结合。
截至目前,河南三博脑科医院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已成功救治多例类似危重患者。张佳栋副院长提醒,脑干出血往往由高血压、脑血管畸形等因素引发,中老年人群要重视定期体检,严格控制血压指标。一旦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等症状,必须立即就医,争取黄金抢救时间。 这场生命保卫战的胜利,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的技术成就,更彰显了医者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坚守。在生与死的边缘,他们用专业与担当,书写着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