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万车主的“烂尾车”:当哪吒汽车沦为数字时代的孤岛

哪吒汽车破产导致46万车主的车辆沦为“数字孤岛”,车机断网、售后崩塌、保险拒保,集中暴露了智能电动车时代车企倒闭后车主面临的残酷困境。

2025年9月,一条断网短信像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数十万车主的期待。“尊敬的哪吒汽车用户,因服务调整,您的车机互联功能将于即日起停止服务。”这条冰冷的通知,宣告了一个智能汽车时代的悲剧:​​当车企破产,曾经赋予车辆生命的数字系统,反而成了它们最大的囚笼​​。

断网:被剥夺的“数字权利”

王敏第一次感受到问题是在9月11日的早晨。当地下停车场里的哪吒汽车再也无法通过手机解锁时,她才真切体会到何为“数字时代的弃子”。这位河南车主回忆道:“买车时销售承诺终身免费流量,如今却连最基本的远程控制都成了奢望。” ​​断网带来的影响远超想象​​。导航系统瘫痪,即使下载离线地图,实时路况更新也成为不可能;空调远程控制失效,在酷暑中上车如同进入蒸笼;最麻烦的是,许多车主已习惯不带实体钥匙,如今却要面对“有车开不走”的尴尬。 天津车主李凌的解决方案是购买5.9元/月的流量包,但这笔本不该由消费者承担的支出,折射出更深层的问题:​​在智能汽车时代,车主对自家车辆的控制权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app服务器的未来。程宇坦言:“如果下次服务器完全崩溃,我们的车会不会彻底变成‘砖头’?”

售后崩塌:自修自保的江湖

哪吒汽车的破产不仅带走了车机系统,更摧毁了整个售后服务体系。在北京,售后服务点从六家缩减至一家;在天津,仅存的经销商也在苦苦支撑。 面对这一真空,车主们开始自救。程宇花1.2元购买了官方维修手册的电子版,在车友群中分享。短短两天,这份手册就被浏览了128次。​​车主们正在形成一个独特的“自修江湖”​​,在这个江湖里,彼此分享维修经验、配件购买渠道,甚至自学成才成为“修车达人”。 左车门车窗升降器坏了,程宇没有去找维修店,而是自己动手解决。他在网上购买配件,研究防夹手装置的控制代码差异,最终成功修复。这种“自给自足”的修车模式,正在哪吒车主间悄然流行。 然而,这种自救有其极限。王敏现在开车格外小心,生怕磕碰电池:“没有质保,电池一旦损坏,车辆基本就报废了。”在四川自贡,车主丰瑜在亏本11万元后选择卖车,用她的话说,这是“为无知买单”。

保险困局:被标记的“风险车型”

保险公司对哪吒汽车的态度,让车主们感受到了二次伤害。​​续保时,许多车主收到拒保通知​​,理由包括“厂家倒闭”、“零件不足”等。即有幸获得报价,保费也普遍翻倍。 李凌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的车险今年9月底到期,但从8月开始联系投保就处处碰壁。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人保财险等大型保险公司均拒绝承保。最后,他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投保的公司,但保费从去年的4000元涨至8000元。 更令人无奈的是,这些拒保决定似乎与车主个人驾驶记录无关。李凌强调:“三年无出险记录,却依然被列为高风险。”这种“连坐”式的风控逻辑,让无辜车主承担了企业破产的代价。 对于购买了延长保险和增值服务的车主,处境更为艰难。孙先生购买的600元维修损失险,在需要理赔时才发现已成空文。“客服连处理流程都不清楚,让我先修车后报销,但合同明明写着直接报销。”

情感纠结:从信仰到现实的落差

在哪吒汽车最风光的2022年,它以15.2万辆的年销量成为造车新势力冠军。当时,没有人会想到崩塌来得如此之快。 ​​车主们对哪吒的情感颇为复杂​​。一方面,车辆本身的性价比获得认可;另一方面,企业突然死亡带来的种种后遗症让他们身心俱疲。 山东车主孙先生的13万元购车款,如今在二手市场仅值4万元左右。他苦笑道:“别人都把我当‘大冤种’。”这种社会眼光带来的压力,有时比经济损失更令人难以承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多数车主选择继续使用车辆​​。湖南罗女士的想法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三年车龄的哪吒V现在只能卖3万元,还不如继续开下去。”这种“开到报废”的心态,成为大多数车主的无奈选择。

未来何在:46万车主的共同等待

在哪吒汽车破产后,车主们最关心的是配件供应问题。《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车企应保证停产后至少十年的配件供应。然而,现实往往与法规存在差距。 目前,淘宝等平台上的哪吒汽车配件供应尚且充足,但​​长期来看,零件短缺几乎不可避免​​。一旦发生事故,维修成本可能超过车辆残值,这正是保险公司拒保的根本原因。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智能汽车的“软硬件一体化”特性,使得车企的存续直接关系到车辆功能的完整性。与传统汽车不同,智能汽车的许多功能依赖云端服务,一旦服务器关闭,高级功能将彻底失效。 程宇等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出台针对性政策,为46万车主提供兜底保障。“汽车是大型消费品,关系千家万户的出行安全,不能简单以‘投资风险’来定性。”

在河北某小区的地下停车场,王敏的哪吒汽车安静地停在角落里。与周围车辆不同的是,它再也无法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再也无法提供实时路况,再也无法享受在线更新。 这辆车的命运,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第一个大型案例:当车企破产,那些曾经让车辆“智能”的数字系统,反而成为最脆弱的环节。​​46万车主的日常出行,变成了一场关于信任与风险的实验​​。 “我会继续开下去,直到它彻底无法使用。”王敏说这话时,语气平静却坚定。在她的身后,那辆曾经代表未来出行方式的智能汽车,正在迅速退化为这个数字时代的一座孤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