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部门整治多家平台热搜榜单过度炒作明星琐事现象,要求平台承担主体责任优化内容生态。
近日,多家知名网络平台因热搜榜单存在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内容,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将平台内容生态治理问题再次推至舆论中心。网信部门的通报中指出,相关平台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等重点环节频繁呈现明星琐事类内容,破坏了网络生态,因此对平台采取了约谈、责令整改、警告及处理责任人等措施。

细读通报,“热搜榜单”“主榜高位”“频繁呈现”“多条”“大量”等关键词密集出现,勾勒出当前网络平台内容生态的失衡现状——明星街拍、偶遇、婚恋、穿搭等低营养信息长期占据榜单前列,使本应反映社会热点的热搜榜单,异化成了明星琐事的“专场秀”。
热搜榜单作为平台核心的信息展示窗口,其重要性不亚于传统媒体的头版头条。它展示什么内容、以何种顺序呈现、持续多长时间,直接体现了平台的价值导向和社会责任感。当热搜榜单被明星琐事大量占据,不仅挤压了有价值信息的传播空间,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不良的网络文化,尤其对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形成产生误导。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流量至上”逻辑的驱动。在算法和利益的捆绑下,明星相关内容因其天然的话题性和关注度,更容易获得流量和曝光,从而成为平台的“宠儿”。一些平台甚至主动推送、放大此类内容,忽视其社会影响,背离了信息传播应有的社会责任。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信息并非不能传播,但应注重传播正能量,引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例如,明星参与公益、专注创作、弘扬文化的正面事迹,完全值得宣传和推广。然而,当前热搜中大量充斥的却是低俗炒作、隐私窥探和过度娱乐化内容,这不仅浪费公共注意力资源,也助长了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早有政策规范。2021年,中央网信办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控娱乐明星信息占比,防止低俗炒作和过度曝光。然而,一些平台仍阳奉阴违,未能真正落实主体责任,导致明星八卦霸榜现象屡禁不止。
此次网信部门的集中整治,既是对违规平台的惩戒,也是对全行业的警示。它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平台必须承担起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摒弃唯流量论,优化算法推荐机制,提升内容质量。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需要平台、用户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平台应主动优化热搜机制,增加时事、科技、文化、公益等有价值内容的权重;用户也应理性选择内容,主动拒绝低俗信息;监管部门则需持续加强监督,对违规行为坚决亮剑。
我们期待,此次整治能成为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的一个新起点。让热搜榜单回归其本质,更多反映时代发展的脉搏,传播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成为汇聚民意、引导思考、服务公共利益的信息平台,而非明星琐事的“炒作专场”。只有这样,互联网才能真正成为赋能社会进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美好空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