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通报六起违反八项规定问题,一名主任科员因未报备为儿子操办85桌婚宴并收受礼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025年9月21日,海南省纪委监委集中通报了六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持续释放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在这些案例中,既有违规收礼、公款旅游,也有违规聚餐饮酒,更有公职人员大操大办婚宴,严重触碰纪律红线。

一、85桌婚宴背后的纪律缺失:基层干部踩“红线”
在通报的第六起案例中,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市场监督管理所原所长、四级主任科员盘明云,因违规操办其子婚宴问题被严肃处理。
2025年3月25日,盘明云在未按相关规定向组织报备的情况下,为其子操办婚宴,规模高达85桌。更严重的是,他违规收受了多名管理和服务对象所送的礼金,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婚宴作为传统习俗,本无可厚非。但对党员干部而言,婚丧喜庆并非私事,而是关乎作风形象、纪律规矩的重要事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要求,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应从简节约,不得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更不得借机敛财。
盘明云的行为,不仅规模严重超标,未履行报备程序,更触及“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这条红线。2025年6月,盘明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从“一杯酒”到“一张门票”:作风漏洞不容小视
此次通报的其他案例,同样反映出“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和隐蔽性:
- 海口综合保税区原主任侯同波违规收送礼品,为谋求职务晋升多次赠予领导干部关系人名包、手机等财物,最终被“双开”并移送司法;
- 儋州公路局局长符秀江组织内部聚餐饮酒,下属酒驾被查后竟企图串供掩盖,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和政务记大过处分;
- 昌江县水务服务中心原调研员王海长期接受宴请、收受礼品,也从“小节失守”走向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并司法移送;
- 保亭县什玲镇副镇长林新程收受公款所购礼品和现金红包,踩上“节日腐败”的雷区;
- 临高县学田村党支部借党日活动之名改变路线公款旅游,村支部书记及多名干部被问责。
这些案例看似情节轻重不同,但共同点在于:本应恪守廉洁底线的公职人员,却在人情往来、传统习俗、公务活动等包装下,逐渐迷失自我,滑向违纪甚至违法深渊。
三、作风建设无小事:一桌酒、一份礼、一次旅游,皆是考题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多年,为何仍有人铤而走险?
一方面,少数干部仍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喝一次酒、办一次宴、收一份礼”不是大事,尤其在传统习俗、人情文化浓厚的背景下,更容易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
另一方面,“四风”问题日趋隐蔽化,内部食堂吃喝、电子礼品卡、旅游经费报销化整为零……不断变异翻新,考验着监督执纪的精准性和穿透力。
海南省纪委监委在此次通报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彰显了对作风问题“零容忍”的决心。其意义不仅在于处理个案,更在于持续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真正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四、慎独慎微:党员干部该如何把握“人情”与“纪律”的界限?
盘明云等人被处分,是一记深刻的警钟。它再次提醒广大公职人员:
- 纪律面前无小事:婚宴桌数、聚会饮酒、伴手赠礼……这些看似私人领域的行为,一旦与公职身份关联,就必须接受纪律的约束;
- 主动报备不是形式,而是自律程序:按规定报告婚丧事宜,既是纪律要求,也是组织监督和保护;
- “人情”不能成为“破纪”的借口:传统文化与社会风俗不能逾越党纪国法。清正廉洁,才是对公职身份和社会信任的真正尊重。
结语: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一顿饭、一杯酒、一场宴,看似人情往来,实则关乎人心向背。海南此次通报的六起案例,再现了纪检监察机关以钉钉子精神防治“四风”的坚定态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持续紧盯小事小节,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才能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从源头上净化政治生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