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火车车厢,十几万一节卖给了谁?

报废火车车厢以每节十几万元的价格拍卖,主要用于改造为咖啡馆、民宿等文旅项目,市场需求收缩但供给仍在增加,未来或需探索集群化开发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你或许从未想过,一节退役的绿皮火车车厢,能卖出十几万元的价格。
更想不到的是,它们没有变成废铁,而是重获新生——成为咖啡馆、书店、民宿,甚至研学基地,散落在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边缘,延续着属于铁路的浪漫与故事。

一、拍卖平台上的“铁皮遗产”
近日,阿里资产平台先后上架了两批报废火车单层客车:一批17辆,起拍价193.5万元;另一批12辆,起拍价145.9万元。
算下来,每节车厢均价超过11万元。

这些车厢来自沈阳铁道工业集团,拍卖公告明确要求:
买受人不得修复走行部位上线使用、不得境外输出、不得用于运输生产。
换句话说,它们注定彻底告别铁路系统,却可能在别处开启“第二人生”。

二、谁在买?谁在卖?
程刚,安徽艺恒铁路设备公司总经理,从2014年起就专注做“废旧火车生意”。
他每年经手300多节车厢,根据车况拆解或改装售卖。
“单节售价通常十几万,但要看运输距离和改造难度。”

客户多来自江浙沪,用途高度一致:文旅改造。
咖啡馆、餐厅、民宿、研学场所……这些曾经驰骋千里的车厢,如今静立于田野乡间,成为打卡胜地、情怀载体、消费空间。

三、火车咖啡馆:一场情怀与现实的博弈
刘卫星,江苏江阴戴庄村“无非田野咖啡”主理人。
她花20万元购入一节车厢,又投入近20万元装修,总算在自家村口菜田间建起一座火车咖啡馆。

运输过程极为坎坷:
车厢重达40吨,涵洞限高,只能拆解轮体分运;吊装需动用120吨吊车;最后100米花了两天时间……
但她说:“如果只是普通房屋改造的咖啡馆,肯定没有这样的吸引力——火车自带符号意义,能迅速引发传播。”

四、市场需求在收缩,报废潮却在逼近
尽管“火车+文旅”模式看似热闹,程刚却坦言:
“以往一年能卖出100多节,现在只有二三十节。”
需求在收缩,但供给高峰即将到来。

2024年9月,国家铁路局发布新规:
老旧内燃机车运用年限为30年,2027年底重点区域全部淘汰,2035年全国基本退出。
与此同时,大量客车车厢也正渐次步入“退役期”。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秦山指出:
“未来5—10年,车厢淘汰报废的规模和频率都将明显提升。”

五、集群化开发:废旧火车的下一站?
单一车厢改造虽有趣,却难成气候。
秦山建议,可探索“集群化利用”:
打造铁路主题博物馆、主题乐园、密室逃脱、主题酒店等深度融合场景。

他举例泰国考艾洲际酒店——由废弃车厢改造的高档酒店,融合在地文化,极具特色。
但也指出最大挑战在于:
铁路资产产权复杂,涉及国铁、地方等多主体,协调难度大,土地性质变更等程序繁琐。

六、情怀之外,更要算清经济账
刘卫星提醒后来者:
“投入成本不低,如果仅靠咖啡餐饮,很难回本。”
她的咖啡馆周末单日营业额可达五六千元,但空间仅容40座,翻台压力大、人力成本高。

如今她正筹划推出火车主题活动,提升附加值。
“车厢贩卖的不只是咖啡,更是一种情怀、一段记忆、一个场景。”

结语:铁轨尽头,另有旅途
这些退役车厢,早已不是单纯的工业废品。
它们承载过无数人的远行与归乡,如今又在新的土地上,延续着人与故事的联结。

或许某一天,当你走入田野深处、步入旧站场旁,推开一扇锈迹斑斑的车门——
里面飘来的不再是列车员的播报声,而是咖啡香、书页气、孩子的笑声。
那一刻你会明白:
有些旅程结束了,但有些旅程,才刚刚开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