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里的17天:12岁女孩的无声呐喊与两个母亲的生死对峙

福建莆田12岁女孩遭继母虐待致死,生父为继母求情,案件折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漏洞与人性悲剧。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深褐色木门缓缓关闭,琪琪生母白女士抱着女儿遗像瘫坐在台阶上。2025年9月16日中午,莆田中级人民法院结束了对12岁女孩虐待致死案的二审庭审,但那个被关在厕所17天最终惨死的孩子,再也等不到正义的拥抱。

“你怎么还有脸活着?”庭审过程中,白女士突然对着被告席嘶吼。那个曾经与她共同创造生命的男人——琪琪的生父刘某,此刻正为判处死刑的继母许某花哭泣求情,却从未为亲生女儿的死亡落下一滴泪。

一、厕所里的17天

时间回溯到2023年12月,莆田市华亭镇兴沙村。12岁的琪琪被关在不足3平米的卫生间里,继母许某花用绳索将她捆绑在马桶旁。据一审判决书显示,这个女孩在生命的最后17天里,遭受了13次系统性虐待。

许某花通过微信向刘某发送虐待照片:绳索深陷进孩子淤青的手腕,瘦弱的脊背上布满鞭痕,甚至还有昏倒在地的影像。这个男人所做的,只是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瞥,然后回复两个字:“可以。”

最令人发指的是1600片泻药的真相。刘某在二审中辩称这是为继母购买的“减肥药”,但药片最终全部灌进了琪琪的喉咙——每天20片,相当于临床建议剂量的20倍。

二、推诿与求情的庭审现场

二审法庭上,两个被告人的表现令人心寒。

继母许某花一改往日的嚣张,低头哭泣着将责任推给丈夫:“如果不是刘某让我绑孩子、灌泻药,我敢吗?”她坚持认为自己的行为只是“正常管教”,最多构成过失致人死亡。

更荒谬的是生父刘某的辩解。这个一审时声称“不知女儿遭虐待”的男人,当庭推翻了所有证词。他不仅为继母的死刑判决痛哭求情,还坚称自己只构成虐待罪:“我没有参与导致死亡的行为。”

代理律师车钰当庭质问:“每月给继母一万元生活费,贷款购买70万元房产,却让孩子在泻药和绳索中挣扎——这真的是生活窘迫导致的悲剧吗?”

三、破碎的保护网

琪琪曾经努力求生。

一审证据显示,这个12岁的女孩多次逃跑:去过邻近村庄,躲进寺庙,最远到达莆田市区。但每次不是被家人抓回,就是被派出所劝返。

令人痛心的是,整个保护系统全线失守:

  • 学校注意到孩子身上的伤痕,却未深究;
  • 村委会知晓家庭异常,未及时干预;
  • 甚至寺庙僧人都目睹过孩子的求助,却未能挽留她。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保护体系的溃败。”车钰律师在庭上疾呼,“强制报告制度必须从纸面走进现实。”

四、两个母亲的生死对峙

庭审现场最刺痛人心的,是两个母亲的鲜明对比。

白女士紧紧攥着女儿的照片,指甲掐进相框边缘。这个失去独生女儿的母亲,拒绝出具谅解书,拒绝经济赔偿,只要一个公正的判决。

而被告席上的许某花,作为三个孩子的继母(另两名系收买子女),建立了一套畸形的“养育体系”:顺从者得到食物与关爱,反抗者遭受虐待与冷落。她用自己的眼泪,试图洗刷故意杀人的罪证。

五、司法与人性的双重考验

本案正面临法律与情感的双重考验。

由于“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无法加重刘某的刑期。但律师团队表示,将在二审结束后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继续追责。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为什么生父会为杀害女儿的凶手求情?为什么继母敢如此肆无忌惮?这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人性的扭曲,更是农村重组家庭中儿童保护机制的全面缺失。

琪琪的遗照被白女士擦拭得锃亮,照片里的女孩穿着校服微笑,嘴角有两个浅浅的梨涡。她本该在今年秋天升入初中,现在却永远定格在12岁的夏天。

法院台阶上的白女士最终被亲友搀扶离开,她怀中相框里的琪琪依然微笑着。那17天厕所里的煎熬、1600片泻药的折磨、生父冷漠的注视,都随着死亡沉寂了。

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回荡在法院上空:
当孩子一次次逃跑求助时,我们每个人,是否都曾是她希望抓住的那双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