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一头野猪闯入居民家中,民警与救援队迅速响应,箭馆老板潘先生作为护农狩猎队员用复合弓三箭将其射杀,全程十分钟无人受伤,成功化解危机。
2025年9月14日,一个看似平静的周日上午,在安徽和县京都公馆小区,一声玻璃碎裂的巨响打破安宁——一头重达140斤的野猪,撞破居民家玻璃门,闯进客厅。
家中还有一名年幼的孩子。

一场惊心动魄的人兽对峙,在民警、救援队和两位持复合弓的箭手协作下,仅用十分钟、三支箭,安全落幕。
🔄 一、突变:野猪破门,母子惊魂
当天上午9时许,李女士(化名)正在家中收拾,孩子在一旁玩耍。
突然一声爆裂巨响,入户玻璃门应声碎裂——一头壮硕野猪喘着粗气闯了进来,在客厅来回冲撞,家具倾倒、物品散落一地。
李女士第一时间抱起吓哭的孩子躲进卧室反锁房门,颤抖着拨通了110。
“我当时真怕它撞门。”她事后回忆,“只能紧紧搂着孩子,小声安慰,也在安慰自己。”
物业迅速赶到,但不敢贸然行动,只能在单元门外拉起警戒,疏散邻居,等待专业救援。
🛡️ 二、响应:民警控场,箭手携弓驰援
五分钟后,辖区民警抵达,持防暴盾封堵门口,防止野猪冲出伤人。
考虑到居民区环境复杂、儿童在场,他们立即联系了和县蓝天救援队——尤其是其“护农狩猎组”的专业成员。
当天正值周日,射箭馆老板潘先生原本在整理器材,接到通知,立刻带上复合弓与箭矢,叫上同为队员的朋友一起赶往现场。
作为持证狩猎员,他们曾多次参与野外野猪处置,但进入居民家中射击,还是第一次。
“光线路况、家具阻挡、儿童在场……每个因素都提高风险系数。”潘先生坦言,“那一箭的压力,比平时比赛大太多。”
🏹 三、处置:三箭精准射击,十分钟解除危机
通过卧室门缝与李女士沟通确认安全后,潘先生与朋友选择从侧面窗户进入射击位——这里正对客厅,视野清晰,距离约15米。
朋友率先发箭,命中野猪胸部。
野猪受痛狂躁冲撞,潘先生紧接着补上第二箭,再次命中要害。
见其仍有余力,朋友射出第三箭,精准击中颈部。
野猪倒地,不再动弹。
全程约十分钟。
从拉弓到确认安全,没有欢呼、没有失误,每一秒都冷静得像经过精密计算的程序。
直到确认野猪已无生命迹象,民警和救援队员才护送潘先生进入客厅,仔细检查环境、确保绝对安全后,李女士与孩子终于走出卧室。
🌿 四、背后:不只是“帅”,更是专业与系统的协作
这不是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而是一次多方协作的应急示范:
- 民警第一时间控场,防止事态扩大;
- 物业快速疏散,避免居民围观;
- 蓝天救援队携专业人员和工具抵达现场;
- 农业部门后续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卫生隐患;
而选择复合弓而非枪支,更是出于对居民区特殊环境的考量:噪音小、无流弹风险、精度高、心理冲击低——这是一次冷静的专业判断。
🗣️ 五、回声:网友点赞,但也有人问:“为什么非杀不可?”
事件视频经蓝天救援队发布后,迅速获得数十万播放。
不少网友称赞:“冷静、迅速、专业!”“真正的高手在民间。”“为这样的救援效率点赞。”
也有人疑问: “一定要射杀吗?不能麻醉或者驱赶吗?”
专业人员解释:野猪性格凶猛、爆发力强,在狭小空间内极具攻击性;麻醉箭起效慢、剂量难控,动物在失控过程中极易造成二次伤害。
此次野猪已闯入民居、威胁儿童,快速控制现场才是第一原则。
⚠️ 六、提醒:秋季野猪活跃,遇到它们你该怎么做?
潘先生通过采访特别提醒大家:
- 秋季是野猪觅食的高频季节,它们会向人类居住区靠近;
- 如果遇见野猪,❌ 不要尖叫、奔跑、挑衅;
- ✅ 应缓慢后退、避开视线,躲入建筑或车内;
- ✅ 立即报警,由专业人员处置;
- ❌ 切勿自发围观、投喂或拍摄。
🕊️ 七、结束,也是思考的开始
这次事件最终无人受伤,野猪被妥善处理,孩子安全,母亲安心。
但它再次提醒我们:
- 当人类生活区与野生动物栖息地日益重叠,
- 当“共存”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我们需要更多的,不是恐惧或对抗,而是专业的预案、冷静的应对、系统的协作。
正如潘先生所说:
“我射箭多年,但这一次,不是技术在发力,是整个团队在守护。”
愿这样的守护始终在场,
也愿每一次人兽相遇,都能如此有惊、无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