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剧陷创新困境,《献鱼》扑街再证观众厌倦套路化创作。
这个夏天,当陈飞宇与王影璐主演的《献鱼》在优酷悄然上线时,仙侠剧的最后一块遮羞布似乎也被彻底掀开。曾经造就无数顶流、创造收视神话的仙侠题材,如今却沦为了“扑街”的代名词。从《花千骨》的万人空巷,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全民追剧,再到如今《献鱼》的无声无息,仙侠剧究竟走错了哪一步?

《献鱼》的失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部改编自热门小说《向师祖献上咸鱼》的作品,本应具备爆款的潜质:知名IP、当红小生、穿越题材。然而播出后却遭遇全网群嘲——王影璐饰演的现代穿越者廖停雁,以一副“既来之则安之”的麻木表情贯穿全剧;陈飞宇的古装扮相再度被诟病“现代感太强”;更致命的是剧情逻辑的全面崩塌:穿越者毫不掩饰现代用语,面对仙侠世界毫无惊诧之情,这种敷衍了事的改编让原著粉直呼“魔改”。
其实《献鱼》的困境正是整个仙侠题材的缩影。回望2025年已播的仙侠剧:《白月梵星》雷声大雨点小,《仙台有树》叫好不叫座,《念无双》存在感全无,《落花时节又逢君》因换脸技术导致剧情支离破碎……这些剧集虽然投资越来越大,特效越来越炫,却始终难以复制《仙剑奇侠传》的江湖气韵、《古剑奇谭》的人物魅力、《香蜜沉沉烬如霜》的虐恋深情。
仙侠剧的没落,首先源于创意的枯竭。十年来,仙侠剧始终在“三生三世”的轮回中转圈,在“师徒虐恋”的套路上重复。观众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上神魔尊、看腻了万年不变的诛仙台跳崖。当创新变成奢望,套路成为常态,再忠实的观众也会审美疲劳。
其次是人设的崩塌。曾经的仙侠剧主角,或是《仙剑》中李逍遥这般有血有肉的市井英雄,或是《花千骨》中敢爱敢恨的顽强少女。而现在的仙侠剧主角,多是面无表情的“面瘫上神”和“傻白甜仙女”。《献鱼》中王影璐饰演的廖停雁,本该是活泼灵动的“咸鱼”少女,却演成了全程呆滞的“真咸鱼”;陈飞宇的师祖本该霸气侧漏,却只剩故作深沉的皱眉。
最重要的是仙侠精神的遗失。早期的仙侠剧讲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今却只剩下“恋爱大过天”。修仙问道成了谈情说爱的背景板,天下苍生沦为男女主虐恋的注脚。《献鱼》原著中本有对修仙体系的巧妙解构和对“咸鱼哲学”的幽默诠释,剧版却将这些精华尽数抛弃,只留下苍白的恋爱套路。
平台的盲目扎堆更是雪上加霜。当各大平台纷纷避开仙侠题材时,优酷却逆流而上连续推出《凡人修仙传》和《献鱼》,结果《凡人修仙传》毁于选角不当,《献鱼》败于制作粗糙。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可嘉,但若没有优质内容支撑,终究难逃扑街命运。
仙侠剧真的没有未来了吗?未必。观众并非讨厌仙侠题材,而是厌恶粗制滥造。若能有创新性的剧本突破、用心的人物塑造、精致的服化道设计,仙侠剧依然可能重获新生。就像《凡人修仙传》前期凭借“凡人修仙”的新颖设定赢得好评,说明观众始终期待看到不一样的仙侠故事。
《献鱼》的失败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仙侠剧需要的是涅槃重生,而不是苟延残喘。制作方应该停下匆忙跟风的脚步,好好思考什么才是打动观众的仙侠精神。毕竟,观众等待的不是又一部敷衍了事的《献鱼》,而是一部能让人重燃仙侠情怀的诚意之作。
仙侠剧的黄金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只要创作者重拾初心,用心讲故事,用情塑人物,这个曾经辉煌的类型依然可能迎来新的曙光。否则,仙侠剧终将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昨日黄花,再难重现往日辉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