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的COS:32岁网红“若童”与肠癌的两年抗争

32岁网红“若童”因肠癌离世,生前长期熬夜、饮食极不规律,他的故事为所有年轻人敲响了健康警钟——善待身体,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2025年8月27日晚7点,兰州夜色初降,32岁的王旭(网名“若童”)永远合上了双眼。这位曾以神还原“光头强”而走红的coser,最终没能战胜纠缠他两年多的肠癌。他的社交账号由亲友代发了一条告别动态,寥寥数语背后,是一个年轻人与疾病抗争的漫长历程,也是一声关于健康生活的警钟。

一、从便血到确诊:一纸诊断改变人生
时间回溯到2023年2月,正在休假中的若童发现自己出现暗红色血便。尽管隐约感到不安,他仍安慰自己“只是痔疮”。在亲友催促下,他走进医院肛肠科。肠镜深入身体的那一刻,他还刷着手机调侃“应该没事”,直到医生神情凝重地告诉他:“发现恶性肿瘤,需要尽快手术。”

“我才31岁,肠癌?不是中老年人才得的吗?”这是若童确诊后的第一反应。他曾以为癌症遥远得如同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却没想到自己成了主角。

二、反思:熬夜、饮食与情绪的三重陷阱
确诊后,若童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开始真诚地反思。他在视频中坦言,自己的患病原因可能来自三方面:

  • 基因层面:父亲肠道功能一直不佳,但他成了家族中第一个确诊癌的患者;
  • 生活习惯:从小便秘,“三天一便”是常态,常排出坚果般干硬的粪便;每天喝水不足一杯,运动几乎为零;更致命的是长达十余年的熬夜——从大学开始就习惯性熬夜玩设备、做设计、打游戏;饮食极其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甚至“一天只吃一顿”;
  • 情绪因素:他承认自己内心敏感脆弱,“害怕失败又容易多想”,从中学起就长期与焦虑、抑郁情绪共存。

“我曾经以为年轻就是资本,直到身体给了我最严厉的惩罚。”若童在病床上的自白,至今读来仍令人揪心。

三、重生与复发:在COS中寻找生命意义
手术切除肿瘤后,若童决心彻底改变:戒辣戒熬夜,三餐洁净规律。他本以为迎来了重生,却很快在复查中发现新的息肉。“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不如做点真正喜欢的事”——这个念头让他走进了COS的世界。

戴着光头强的毛绒帽,贴上浓密的假胡子,他第一次走进漫展就引起了轰动。“太像了!这就是光头强本强!”观众的欢呼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此后,他又尝试了《海贼王》路飞等角色,逐渐在兰州COS圈崭露头角。

“这一年,我出了很多角色,尤其是光头强,意料之外地受到大家喜欢…就算这次真的挺不过去,你们能想起有个老师曾努力扮演过这些角色,我就觉得值了。”这是他在最后一次化疗前写下的文字。

四、最后的牵挂:父母与90岁的爷爷
真正让若童放不下的,是家人。为给他治病,父母辞去工作日夜陪护,花光了家中积蓄。他老家还有一位90岁的爷爷需要赡养。今年8月23日,他发布最后一条求助:“我走后,60多岁的父母无依无靠,希望有好心人能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机会。”

即便在生命最后时刻,他牵挂的依然不是自己。

五、年轻型肠癌:正在敲响的警钟
若童的遭遇并非个例。据2024年《中国肠癌诊疗现状白皮书》显示,我国50岁以下肠癌患者比例较十年前上升37%,约12%的患者确诊时不足40岁。医生指出,熬夜、高脂饮食、久坐、低纤维摄入等都是危险因素。

“很多年轻人直到便血才做检查,往往已是中晚期。”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提醒,“常规肠镜筛查应提前至40岁,高危人群更应早做检查。”

六、生命最后的启示
若童离开了,但他留下了远比COS作品更深刻的警示:

  1. 警惕身体信号:长期便秘、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需立即就医;
  2. 拒绝“熬夜哲学”:睡眠是免疫力最好的修复剂;
  3. 饮食规律化:避免长期饥饱不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4. 情绪需要出口:抑郁焦虑应寻求专业帮助;
  5. 早筛意识:肠镜是发现早期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这个32岁的年轻人,用生命最后两年扮演了最深刻的角色——一个向世界真诚告别的警示者。正如他在视频中说的:“我希望我的故事,能让你放下手机,好好吃一顿早饭,好好睡一觉。生命很美好,值得你温柔以待。”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