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因沉迷易经迷信八字不合,六年间五次起诉与发妻离婚,最终在法官多次调解下幡然醒悟。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退休教师李某在闲来无事研习易经后,给自己算了一卦,惊人地发现与自己相伴几十年的发妻竟然八字不合、命理相克。

按照李某的理解,离婚成了唯一“破解”之道。于是从2016年到2022年的六年间,他先后五次将妻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执着地想要解除这段被“命理”否定的婚姻。
01 退休生活的迷茫:从教书育人到沉迷算命
李某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曾经在讲台上教书育人,拥有充实的工作生活和明确的社会角色。然而退休后,突然闲下来的他失去了生活重心,陷入了无所事事的迷茫状态。
这种转变凸显了许多老年人面临的共同困境:如何适应从忙碌到闲适的生活转变?如何重新找到自我价值和生活意义?
易经研习成为了李某填充退休生活的方式,但缺乏正确引导的业余爱好,最终演变成了执迷不悟的迷信行为。他从一个教育工作者转变为命运的盲目追随者,这种极端转变令人唏嘘。
02 八字不合的执念:六年间五次起诉离婚
李某的离婚理由与众不同——不是因为感情破裂,不是因为家庭矛盾,而是因为易经算命显示的“八字不合”。这个看似荒诞的理由,却成了他六年间坚持不懈起诉离婚的动力。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李某执着于离婚,两人的实际感情却很好。每次开庭,老两口都是相携而至;日常生活中,妻子的照料无微不至。这种表象与诉求的矛盾,展现了迷信思想对人的深刻影响。
法院多次审理后认为,李某夫妇感情并未破裂,不符合离婚法定条件,于是依法作出不准离婚的判决。法官在审理过程中进行了多次调解,试图消除李某心中的“执念”。
03 法官的智慧:依法判决与心理疏导并重
面对这起特殊案件,原阳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展现了法律智慧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他们不仅严格依法办案,驳回了李某的离婚请求,还在判决后多次向李某做思想工作。
法官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深入理解李某作为退休老人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的解释和疏导,帮助李某从迷信的执念中逐渐解脱出来。
这种处理方式体现了司法实践中的温度,不仅解决了法律纠纷,更关注当事人的心理需求,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04 老年心理健康的社会课题
李某的案件虽然个别,却反映了普遍的社会问题。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如何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退休后的生活转型期,成为重要社会课题。
退休老人往往面临社会角色丧失、生活重心缺失、自我价值感下降等挑战,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适应问题。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和疏导,可能会像李某一样,陷入各种极端想法和行为。
社会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服务,社区应当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老年人培养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避免他们因无聊而沉迷于各种迷信活动。
最终,在法官多次耐心工作后,李某幡然醒悟,再也不提离婚之事。这个结局令人欣慰,但也留下深刻思考。
退休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阶段的开始。老年人需要重新找到生活目标和价值感,社会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李某的故事提醒我们,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在任何年龄都至关重要。只有用知识和理性充实心灵,才能避免陷入迷信的误区,享受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这个案例也展现了我国司法体系的人文关怀——法官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社会矛盾的化解者和民众心理的疏导者。这种全方位的司法服务,正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