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指定外卖平台引争议,校方回应:为解决配送乱象

西南大学引入统一外卖配送平台解决校园乱象,称多家平台仍可进校且不额外收费,但需使用指定外卖柜取餐。

2025年8月,西南大学校园内掀起一场关于“外卖自由”的争论。学校后勤集团通过遴选方式,选定山东烟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校生活”平台)负责社会外卖平台和学校食堂外卖在校园的配送服务。

这一决定立即引发学生热议,有人质疑这是变相的“垄断行为”,有人则对学校解决外卖乱象的努力表示理解。

事发后,西南大学于8月26日发布官方通报,解释这一决定是为了解决“学校师生反映强烈的校园外卖乱放、错拿、丢失以及配送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通报中提到,2025年7月15日,学校后勤集团通过遴选的方式,​​从参与遴选的6家企业中选定​​“校生活”平台负责校园外卖配送服务。这表明校方确实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和选择过程。

8月27日,“校生活”平台工作人员回应称,​​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的外卖都可以正常配送进校​​,且不需要额外加配送费。“其他平台的外卖现在会投放到’校生活’的外卖柜里,餐送到了会给同学发短信,凭验证码去外卖柜取餐就可以。”

该工作人员补充说明,由于系统问题有些商家暂时不能投柜,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商家会电话联系同学,将餐食放在外卖柜旁边的外卖架上。

校园外卖困境:混乱与秩序的两难

大学校园外卖管理确实存在诸多难题。外卖车辆穿梭校园带来的安全隐患,外卖随意堆放导致的错拿丢失现象,以及不同平台配送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

西南大学在这方面并非首例。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都尝试了不同的外卖管理方式。有的学校禁止外卖进入校园,有的设置统一取餐点,有的则像西南大学这样引入统一管理平台。

这种集中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确实能够解决外卖乱放、错拿、丢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它又可能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甚至可能带来变相垄断的担忧。

学生反应:理解与质疑并存

对于学校的这一举措,西南大学学生的反应各不相同。一些学生表示理解,认为过去外卖经常被错拿或丢失,统一管理后取餐更加方便安全。

也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必须通过一个中间平台?为什么不能直接让各平台配送员进入校园?”还有学生担心:“统一平台后,配送时间和费用会不会受到影响?”

针对这些疑问,“校生活”平台明确表示,​​不需要额外加配送费​​,且目前多家主流外卖平台都已与其达成合作。

高校管理的新挑战:数字化时代的校园服务

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高校管理面临着新挑战。如何平衡安全便利与自由选择,成为许多高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南大学的情况反映了数字化时代高校服务的普遍困境。一方面,学生希望享受便捷的外卖服务;另一方面,学校需要维护校园秩序和安全。

这种情况下,采取中间路线或许是最合理的选择。既不是完全禁止外卖,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规范管理。

西南大学外卖平台争议背后,是现代高校管理难题的一个缩影。在维护校园秩序和尊重学生选择权之间找到平衡点,需要校方展现智慧和灵活性。

随着事态发展,西南大学表示将继续听取师生意见,不断完善外卖配送服务。这场关于“外卖自由”的讨论,也许将为中国高校的数字化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