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8连跌”致国内油价26日或迎年内最大降幅,92号汽油有望跌破7元/升,新能源产业承压,全球能源博弈进入新阶段。
一、油价”跳水”背后的全球博弈
2025年8月20日凌晨,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跌破62美元/桶,创下18个月新低;布伦特原油同步失守66美元关口。这轮始自8月12日的”8连跌”行情,已累计下挫14.3%,直接触发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机制。据权威机构测算,8月26日24时调价窗口开启时,汽柴油价格预计下调240元/吨,折合92号汽油每升下降0.18-0.22元。这意味着,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92号汽油价格或将跌破7元大关,部分竞争激烈的民营加油站甚至可能重现”6元时代”。

深层原因直指三大国际矛盾:
- OPEC+内部分裂:沙特与俄罗斯就减产协议僵持不下,阿联酋突然宣布增产50万桶/日;
- 美国页岩油复苏:二叠纪盆地钻井平台数量激增至387座,创2020年以来新高;
- 新能源替代加速: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达42%,全球原油需求预期被国际能源署(IEA)下调至每日9960万桶。
二、消费者”减负效应”的数学真相
以油箱容量50升的家用轿车计算,此次调价后单次加油可节省9-11元。但更值得关注的是累计效应:2025年国内油价已进行14轮调整,形成”6跌4涨4搁浅”格局,较年初累计下降超125元/吨。货运司机王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的重卡百公里油耗35升,月跑1万公里,今年油费支出比去年少了近2万元。”
不过,油价传导存在隐性门槛:
- 物流成本:公路货运价格指数(CFI)仅下降3.7%,远低于油价跌幅;
- 通胀缓解:8月CPI同比上涨1.2%,但食品价格受极端天气影响仍维持4.5%高位;
- 税收杠杆:当前油价中含26%的消费税、13%增值税等固定税费,实际原油成本仅占45%。
三、能源市场的”蝴蝶效应”正在显现
- 战略储备窗口开启中国原油进口量连续三个月突破5000万吨,专家推测国家正利用低价窗口充实储备。舟山、湛江等战略储备基地的3000万立方米库容接近满负荷运转。
- 新能源产业承压宁德时代股价三日下跌8%,氢能概念股集体回调。业内担忧低油价可能延缓燃油车淘汰进程,但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公开表示:”电动化趋势不会逆转,油价波动只是短期噪音。”
-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消失伊朗核协议谈判重启、委内瑞拉制裁解除等消息,使原油市场的”战争溢价”蒸发。高盛报告指出:”全球原油库存充足度已达历史均值120%,短期内供需天平倾向买方。”
四、未来走势的三大猜想
情景一:深V反弹(概率35%)
若OPEC+紧急达成超预期减产协议,叠加北半球寒冬提前,油价或快速反弹至75美元/桶。
情景二:L型震荡(概率50%)
在60-70美元区间持续波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形成动态平衡。
情景三:断崖下跌(概率15%)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崩塌,油价可能试探50美元关键支撑位。
对于普通车主而言,8月26日前加满油或许能省下一杯奶茶钱。但更深层的启示在于:当国际油价跌破”心理防线”,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正迎来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指出:”低油价窗口应优先用于淘汰落后炼能、扩大战略储备、推进能源税改,而非简单享受短期红利。”这场”油”戏,才刚刚进入第二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