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奶茶品牌检出微量反式脂肪酸实为天然乳制品自带,含量符合国标且远低于安全限值,无需过度担忧。
2025年8月25日,茶饮界再度掀起测评风波。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茉莉奶白、爷爷不泡茶等多个知名奶茶品牌被曝检出反式脂肪酸。

其中喜茶的一款饮品被检测出的含量最高,为0.113g/100g。这一数值立即引发了消费者对奶茶健康性的担忧和质疑。
01 事件起源,多家品牌卷入风波
这轮奶茶测评风波源自近期某机构对市面主流奶茶产品的检测报告。报告显示,尽管这些品牌早已宣称“拒绝植脂末”、“使用真奶”,但其产品中仍检测出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喜茶以0.113g/100g的含量成为被检测品牌中数值最高的产品。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等品牌也不同程度被检出。
大河报记者在事件发酵后第一时间以消费者身份联系了各品牌客服。喜茶客服回应称:“我们的茶饮都是使用真奶制作的,牛奶等乳品存在天然来源的反式脂肪酸。”
这一说法得到了科学数据的支持——天然乳制品中确实含有反式脂肪酸。
02 品牌回应,符合标准但未承诺“零反式”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各大品牌给出了谨慎而专业的回应。
奈雪的茶和霸王茶姬客服均表示,其上线的产品都符合相关标准。奈雪特别指出,被测试的该款饮品详情页上公布的是0香精、0奶精、0色素和0防腐剂,而没有标注“0反式脂肪酸”。
这种区别非常重要。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25)规定:当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时,方可标注为“0反式脂肪酸”。
被检测出的数值0.113g/100g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0.3g/100g阈值,这意味着这些产品实际上符合“0反式脂肪酸”的标识标准,但品牌选择了不这样标注,这反映了品牌对标识的谨慎态度。
03 天然存在,乳制品本身含反式脂肪酸
消费者往往谈“反式脂肪酸”色变,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物质也天然存在于日常食品中。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乳及乳制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均值在0.83g/100g。
对天然来源进一步分析发现,奶油黄油(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最高,达到2.53g/100g。而消费量大的液态乳和发酵乳的反式脂肪酸平均含量很低,低于0.08g/100g。
畜肉类及制品中也含有天然反式脂肪酸,生鲜牛羊肉(肥瘦肉混合测定)的平均含量为0.40g/100g,略高于牛羊肉制品的0.32g/100g。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一般情况下,天然食物总脂肪中含有2%~5%的反式脂肪酸。”
04 健康风险,被忽视的摄入比例
反式脂肪酸的健康风险确实存在。现有研究认为,它可以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提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水平,同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但关键问题是摄入量。《评估》显示,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应低于1%,这意味着我国居民目前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处于安全水平。
一杯奶茶中检测出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能远低于很多人早餐时涂抹在面包上的天然黄油中的含量。
05 行业变革,从植脂末到真奶的历程
茶饮界反对“植脂末”和“反式脂肪酸”已有多年历史。此前茶饮界常使用的原料——植脂末俗称“奶精”,其配料中的氢化植物油,曾被指为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社会各界对反式脂肪酸危害性认识的逐渐提高,多家茶饮品牌打出了“0植脂末”的旗号。
霸王茶姬在2025年1月就曾发文称,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做到了0植脂末、0奶精、0氢化植物油,并明确表示“绝不添加植脂末”。2022年,喜茶曾公开呼吁行业使用真奶,拒绝植脂末。奈雪的茶也回应称旗下奶茶产品全部使用鲜奶。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王兴国早在2014年就曾呼吁正确看待氢化植物油:“从植脂末行业层面看,不用部分氢化油脂,做到零反式脂肪酸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情况了。”
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现代生产工艺能够大幅降低甚至消除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事实上,所有标榜“真奶”制作的奶茶都会含有微量天然反式脂肪酸,这反而证明了它们确实使用了真实乳制品。
消费者应该区分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和人工添加的反式脂肪酸。北京某三甲医院营养科医师指出:“天然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与人工产生的在结构和健康效应上可能有所不同,但目前尚缺乏足够证据表明天然反式脂肪酸与人工反式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相同。”
监管部门需要更明确的标识规定,帮助消费者辨别天然存在与人工添加的反式脂肪酸。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