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8月10日,福建厦门的王女士带着6岁儿子在海边游玩时,孩子光脚在沙滩上不小心踩到死鱼,第二天便开始脚部刺痛,伴随呕吐和高烧症状。送医后,孩子直接被送进ICU,经诊断感染了被称为“食肉菌”的创伤弧菌。经过紧急救治,孩子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保住了脚,但后续仍需多次清创和植皮手术。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今年7月,浙江温州乐清市一位老人在家处理青蟹时,不慎被蟹腿刺伤左手,感染创伤弧菌。尽管经过9天抢救,老人仍不幸离世。类似的悲剧每年都在上演,医生表示每年都会接诊多名创伤弧菌感染患者。
“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创伤弧菌究竟是什么?
创伤弧菌是一种生活在温暖海水中的细菌,是“食肉菌”的一种,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以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著称。这种细菌常见于野生海产品,特别是鱼类的鳍、尾等尖锐部位,极易造成深部刺伤。
人类感染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身体上的伤口接触带菌海水或海生物,导致创伤弧菌趁虚而入;
二是通过生吃贝类等海产品,尤其是牡蛎后感染。
临床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
- 原发性脓毒症:包括急起发热、寒战、休克和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病死率超过50%以上;
- 伤口感染:表现为肢体局部的皮肤、肌肉坏死等,可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危及生命,往往需要截肢;
- 胃肠炎: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一般无需住院。
值得注意的是,创伤弧菌感染的发生率虽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患者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因此,预防和及时急救非常重要。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被海鲜扎伤其实比较常见,但真正引起严重感染的并不多。一般来说,以下人群更容易被感染且往往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 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
- 长期嗜酒者
- 血色病患者
- 恶性肿瘤患者
- 糖尿病患者
- 免疫功能缺陷患者
这些人群由于免疫力较低,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格外小心。
被海鲜扎伤后如何紧急处理?
医生强调,切勿因伤口较小而存侥幸心理。万一被海鲜扎伤,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 立即将伤口处的血液挤出,帮助排出可能进入的细菌;
-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
- 使用碘伏或75%酒精进行消毒;
- 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保持清洁干燥。
如果伤口较深,即使简单处理后,也应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治疗。因为深深的伤口为细菌提供了厌氧环境,很容易造成“破伤风杆菌”繁殖,侵袭神经系统,甚至可能致命。
此外,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并明确告知医生有海鲜接触史,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预防胜于治疗:海边游玩全攻略
除创伤弧菌外,海水、海鲜中还可能藏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多种致病菌,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1. 防护措施要到位
在海边游玩时,尽量避免光脚行走,特别是岩石区和有贝壳、海藻的区域。建议穿着专业的潜水袜或橡胶底凉鞋,既能防止割伤也能避免烫伤(沙滩在阳光下温度很高)。
对于有皮肤或口腔伤口者,特别是抗病能力相对低下的易感人群,应避免下海游泳和戏水。如果必须下水,应使用防水敷料严密覆盖伤口。
2. 处理海鲜要谨慎
在处理海鲜的时候,务必戴好厚实的手套,避免皮肤被海洋生物或海水中的利器划伤或扎伤。使用专业工具而非直接用手处理海鲜。
厨房用具也要分开,用来盛海鲜和制作生熟海鲜的器具要区分,避免交叉污染。
3. 饮食安全要注意
海产品应彻底煮熟后食用,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尤其是贝类产品。高温烹饪能有效杀灭创伤弧菌等致病微生物。
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更应避免食用生海鲜产品。
4.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公众意识亟待提高
在许多沿海地区,人们对创伤弧菌的认识仍然不足。这从新闻评论区可见一斑:有网友分享,其父亲因为被鱼扎了脚不幸去世,提醒大家注意。这种用生命换来的教训值得每个人重视。
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创伤弧菌等海洋致病菌的科普宣传,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海鲜消费量大的地区。海边旅游区也应该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海洋生物可能带来的风险。
结语
夏秋之交正是海边游玩的旺季,海鲜也大量上市。在享受大海带来的快乐和美味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潜在的危险。6岁男童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海洋中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也隐藏着像创伤弧菌这样的“无声杀手”。
无论是海边游玩还是处理海鲜,我们都应该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发生刺伤事故,要及时正确处理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既能享受海洋的馈赠,又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无小事。希望每位读者都能将这篇文章分享给亲友,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孩子或免疫力较低成员的家庭,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海洋杀手”的危害,做好预防措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