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宝界乐高”到”时代的眼泪”:潘多拉中国大撤退背后的消费逻辑巨变​​

​​”从轻奢神话到时代眼泪,潘多拉中国大撤退警示:讲不好保值故事的珠宝终将被抛弃”​​

​一、巅峰到谷底:一个珠宝帝国的中国滑铁卢​

8月15日,丹麦珠宝品牌潘多拉(Pandora)发布二季度财报,宣布将​​关闭中国100家门店​​,数量是原计划的两倍。同时,中国区总经理Thomas Knudsen”休假”,上海办公室撤销,转向共享办公模式。这一系列动作被业内视为​​”战略性撤退”​​——2025年第一季度,潘多拉在华销售额仅960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9200万元),同比暴跌11%,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从巅峰期的9%缩水至1%。

曾几何时,潘多拉凭借”一颗珠子一个故事”的营销概念风靡中国。201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在北上广深高端商场开设旗舰店,一条基础手链搭配几颗串珠售价可达2000-5000元,成为​​”轻奢珠宝”的代名词​​。2022年,潘多拉中国门店数达到252家的历史峰值,但短短三年后,这一数字已腰斩至188家,且仍在加速关闭。

​二、潘多拉为何被抛弃?三大致命伤浮出水面​

  1. ​材质争议:925银+合金的”不保值陷阱”​​潘多拉的核心产品采用925银镀金、氧化锆石和珐琅材质,这类材料极易氧化发黑。社交媒体上,”潘多拉变黑”的吐槽帖超过10万条。有消费者抱怨:”戴半年就发霉,专柜清洗要预约,自己用牙膏刷都救不回来。”相比之下,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主推的足金饰品,即便设计普通,却因保值属性更受青睐。
  2. ​二手市场崩盘:2000元买入,399元卖不掉​​在闲鱼等二手平台,潘多拉手链回收价低至30元/颗,整条手链普遍标价150-500元,仅为原价的1-10%。一位珠宝回收商坦言:”我们只收黄金和奢侈品,潘多拉的材料成本可能不到售价的5%。”这种​​”买完即贬值”​​的特性,彻底击穿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
  3. ​Z世代觉醒:拒绝”情感税”,拥抱实用主义​​00后消费者小张的观点颇具代表性:”花5000元买条会发黑的银链子?不如买克重黄金,至少能换钱。”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18-30岁消费者购买黄金珠宝的比例同比上升27%,而轻奢饰品下降14%。这标志着​​”悦己消费”正在让位于”资产型消费”​​。

​三、谁在杀死潘多拉?三大替代者的崛起​

  1. ​黄金珠宝的降维打击​​周大福推出的”17916系列”、老庙古法的”竹节手链”,用5G硬金工艺实现年轻化设计,单价800-2000元,直接抢夺潘多拉客群。2025年上半年,周大福内地销售额同比增长23%,印证了这一趋势。
  2. ​国产设计品牌的包围战​​APM Monaco、HEFANG等品牌以同样价位提供925银+锆石产品,但设计更符合东方审美,且频繁联名明星/IP。HEFANG与故宫联名的”如意锁”系列,上市首月销量突破2万件。
  3. ​快时尚饰品的极致性价比​​BA饰物局、ACC超级饰等品牌用39-199元的定价,提供”戴一季就换”的潮流款,小红书相关笔记超百万条。这种​​”低成本高频更新”​​的模式,彻底瓦解了轻奢珠宝的溢价空间。

​四、潘多拉的启示: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什么?​

  1. ​从”品牌崇拜”到”材质理性”​​中国消费者正用脚投票:镀金不如真金,故事不如保值。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黄金首饰需求同比增长31%,创十年新高。
  2. ​高端商场的大洗牌​​北京王府中環的潘多拉门店被卡地亚取代,上海IFC引入Messika黄金珠宝——商场正在用”含金量”重构品牌矩阵,轻奢品类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
  3. ​跨国品牌的本地化失灵​​潘多拉中国团队曾试图推出十二生肖串珠、红色玛瑙等本土化产品,但定价仍高于国产竞品。相比之下,LVMH旗下宝格丽将中国限定款价格下调15%,2025年二季度销售额逆势增长12%。

​五、结语: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时代的品牌​

潘多拉的退场,标志着中国珠宝消费进入​​”后轻奢时代”​​——消费者既要设计感,更要真实价值。正如一位行业观察者所言:”当年轻人开始用金价计算器买首饰时,任何华而不实的故事都会失效。”

或许用不了多久,潘多拉的门店将和施华洛世奇一样,成为商场里的”稀有物种”。而它的教训正在被无数品牌铭记:​​在这个务实的新消费时代,情感营销的保质期,可能比925银的镀层还要短。​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