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云金从相声顶流转型多栖艺人,以全国巡演、国风音乐、美食探店和影视作品实现口碑逆袭,完成从争议人物到实力派跨界艺人的华丽转身。
2025年8月,曹云金以全新姿态登上《光影星播客》专访,这位曾经的德云社”叛将”如今已悄然完成身份蜕变——全国巡演场场爆满的相声演员、深耕国风音乐的歌者、全网千万粉丝的美食博主,以及蓄势待发的影视新力量。在舆论场的喧嚣之外,38岁的曹云金正用一套独特的”跨界生存法则”,书写着娱乐圈逆袭样本。

相声巡演:150场演出的文旅经济学
“一年150站,每站都是新命题作文。”曹云金这样定义他的全国巡演。自2023年开启”山海经”主题巡演以来,他创造性地将相声剧场变成地方文旅推介会:在西安场即兴改编《满腹经纶》为兵马俑版,在成都站把《报菜名》换成川菜十八怪,甚至为呼伦贝尔站专门创作蒙语开场白。这种”在地化创作”模式,让他的巡演抖音话题播放量累计突破20亿次。
不同于传统相声演员的守成姿态,曹云金将巡演打造成立体IP矩阵。演出前一周,他的团队会发布当地美食探访vlog;演出次日,必有一支与观众合唱《大实话》的短视频冲上热搜。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专家指出:”这种’演出+短视频+文旅’的三维模式,重新定义了曲艺人的商业价值。”
音乐实验:国风背后的文化野心
当《晴空一鹤》的旋律在各大音乐平台刷屏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是曹云金两年内发布的第七首国风单曲。从《说书人》的江湖气到《青铜器》的厚重感,他的音乐始终锚定”新国潮”赛道。”相声是老祖宗留下的饭碗,但音乐是我自己搭的戏台。”在专访中,他透露正筹备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的概念专辑,邀请非遗传承人参与编曲。
这种文化表达并非偶然。早在2024年河南卫视中秋晚会,曹云金就尝试将相声贯口与《洛神水赋》结合,那段3分钟的”水下相声”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北京音乐学院教授评价:”他把曲艺的节奏美学注入流行音乐,这种跨界比单纯唱跳更有生命力。”
美食博主:舌尖上的人格化营销
“曹云金探店”系列或许是娱乐圈最另类的存在。没有精致摆盘和夸张表情,视频里的他总穿着百元左右的T恤,在街边小店边吃边聊烹饪技法。一段分析”北京卤煮火烧流派差异”的15分钟长视频,竟获得480万点赞。
“好吃的人永远不懒惰”——这句口头禅背后是严谨的内容逻辑。团队会为一道爆肚制作Excel口味评分表,直播连麦时能准确说出某家火锅底料的炒制温度。这种专业度甚至引来《舌尖上的中国》团队合作邀约。传媒学者指出:”当明星探店陷入剧本化危机时,曹云金用’技术流美食家’人设打开了新赛道。”
影视破冰:从战争片到话剧的演技修炼
谈及七年前参演的《龙之战》,曹云金仍记得骑马渡河时的恐惧:”战马在急流里打转,那一刻才懂冯相贤的孤勇。”这份体验后来被用在话剧《北洋歇洛克》中,他饰演的军阀顾问每个转身都带着武将的力道。
2025年,他悄然完成从配角到主演的跨越。在悬疑网剧《琉璃灯》里,他演绎的古董商兼用相声”抖包袱”的节奏处理台词,被网友称为”最会说话的反派”。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团队正接触一部讲述民国曲艺人的电影项目,”可能首次在大银幕上展现相声行当的江湖规矩”。
舆论场的反转叙事
曾深陷”欺师灭祖”争议的曹云金,如今在B站拥有大量”考古粉”。年轻人热衷于分析他2016年《笑傲江湖》的表演视频,弹幕里满是”当初骂错人了”的反思。这种口碑逆转,某种程度上源于公众对娱乐圈”完美人设”的厌倦——曹云金从不掩饰自己的争议,直播时敢直面”背弃师门”提问:”人生有些学费,得用半辈子来交。”
中国传媒大学最新发布的《艺人形象修复报告》将其列为经典案例:”当艺人用专业能力持续输出价值时,舆论会自发重构评价体系。”眼下这场跨越相声、音乐、影视、美食的”破圈运动”,或许正是他对这句话的最佳注解。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