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警方打掉一流窜全国80多城市的餐饮碰瓷团伙,该团伙以含入口中的烟头、创可贴等道具谎称吃出异物,作案700余起敲诈商家。
2025年夏天,湖北宜昌三峡机场的一家面馆里,年轻男子赵某愤怒地举着一个烟头,声称在面条中吃到了这个异物。店家主动提出双倍赔偿,但赵某执意索要更高金额。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却让处警民警察觉到了异常——不久前,他们刚处理过类似的”食品异物”投诉。 民警深入调查发现,赵某声称来机场为母亲送行,但机场系统却查不到对应的登机信息。更蹊跷的是,这家面馆的服务员全是女性,后厨也实行标准化操作,烟头几乎不可能混入餐品。这些疑点,最终牵出了一个流窜全国的职业碰瓷团伙。

01 机场面馆的蹊跷投诉
“这面里怎么会有烟头?太恶心了!”赵某在面馆里情绪激动。他声称专程到机场为母亲送机,顺便吃了碗面,却遭遇如此糟心经历。然而民警调查发现,赵某是独自乘坐网约车来到机场,根本没有送机这回事。 面馆经理感到困惑:”我们的厨师都是戴手套、口罩操作,而且餐品都是简单加热,烟头怎么可能混进去?”店内监控显示,从制作到上菜整个过程规范有序,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警方将警情录入系统后,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赵某在2021年曾因盗窃罪被判刑,2022年刑满释放后,在湖北多地有过类似报警记录。这个发现让案件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
02 追踪轨迹揭开团伙面纱
警方追踪赵某的行踪发现,他与一名叫李某某的男子在宜昌市伍家岗区某旅馆会合。进一步调查显示,这两人近三年来的出行轨迹异常频繁,年均出行高达300余次,经常一天内辗转三个城市。 更可疑的是,他们每到一个城市,既不去景点旅游,也不办理业务,而是专门出入繁华地段的餐饮店。在每家店的停留时间都很短,且离开后不久,店家就会遭遇”食品异物”投诉。 7月10日,赵某和李某某分头行动。李某某前往一家餐馆,赵某则选择了一家商业综合体内的两家餐饮店下手。次日上午,两人一同前往宜都市的一家鲜鱼馆,点了一锅现杀鲜鱼,消费300多元。
03 精心设计的作案手法
在宜都的鲜鱼馆,赵某狼吞虎咽地吃了10多分钟后,突然从嘴里吐出一个烟头,声称是在鱼锅里吃到的。令人不解的是,他坚持要原价买单,拒绝店家提出的打折方案。 “我们实行的是’明厨亮灶’,整个过程都有监控,后厨根本没有人抽烟。”餐馆店长刘先生回忆道。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也确认,后厨卫生状况良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警方通过反复查看监控视频,终于发现了关键线索:嫌疑人在进入餐馆前,都会在视频盲区或厕所停留几分钟。原来,他们提前将创可贴、烟头等道具含在口中,就餐时再偷偷吐到餐品里,制造”吃出异物”的假象。
04 全国流窜作案的真相
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发现该团伙另外两名成员石某某和赵某元。他们或单独行动,或两两配合,在全国80多个城市流窜作案700多起,非法获利超过30万元。 这个团伙有着明确的分工和作案规律:赵某偏好使用创可贴或烟头,而李某则随机捡些线头或碎纸片作为道具。为避免被识破,他们还会错开作案区域,防止在同一餐馆重复作案。 令人震惊的是,尽管作案数量庞大,但真正报案的商家寥寥无几。大多数店家选择息事宁人,担心影响生意或面临其他处罚,宁愿赔偿几百元了事。这种心态正好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05 警方的精准打击行动
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翟玉东表示:”我们通过全量精研嫌疑人的行为属性,最终确认这是一个专门敲诈餐饮商家的职业犯罪团伙。” 警方通过交叉比对准嫌疑人的行动轨迹和资金流水,锁定了犯罪证据。调查发现,嫌疑人的资金账户存在”快进快出”的特点,每次得手后迅速转账提现,这与正常消费模式明显不符。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警方展开收网行动,将赵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提醒广大餐饮经营者,遇到类似情况应及时报警,切勿纵容犯罪行为。
06 餐饮行业的反思与警示
这起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深思。一方面,犯罪分子利用商家”怕事”心理屡屡得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餐饮行业在应对职业敲诈方面的薄弱环节。 “我们后来才意识到,当时应该立即报警。”一位曾被敲诈的餐厅经理表示,”虽然赔的钱不多,但这种风气绝不能助长。” 法律专家指出,餐饮商家应加强监控设备的覆盖,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在遇到可疑投诉时,要保留好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让执法部门能够及时介入调查。
当赵某等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这个流窜多地的碰瓷团伙终于覆灭。案件背后,是警方对每起”小纠纷”的认真对待,以及现代警务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体现。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此案既是一个警示,也是一次普法教育。只有商家敢于对不法行为说”不”,才能共同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而警方也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商家的合法权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