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CJ集团会长李在贤被曝长期举办”选妃式”秘密派对,系统性物化女性,暴露财阀特权与司法纵容的深层社会问题。
清潭洞的咖啡厅里,年轻女性排着队等待“外貌评估”;隐秘别墅中,身着统一服装的参与者跳着“19禁级别”的热舞;派对结束后,除了一位“幸运儿”得以留下,其他人拿着150万韩元现金悄然离开。这套被媒体称为“选妃”的流程,每周都在CJ集团会长的私人别墅里上演。

系统性物化:从外貌评估到明码标价
这场被韩媒Dispatch曝光的“秘密派对”,其运作机制呈现出令人震惊的系统性。参与者需要经过严格筛选:首先在清潭洞咖啡厅接受外貌评估,通过后才能收到加密邀请。就连派对地点也需要通过6张照片来辨认,显示出组织者极强的反侦察意识。 李在贤对参与女性的着装要求具体到令人发指:黑色短裙、显腿型的黑丝袜、9厘米以上的超高跟鞋,披散头发。这种将女性形象标准化的行为,暴露了其将人物化为消费品的扭曲心理。 派对现场的规矩更如同“现代宫廷戏”。李在贤到场时,所有人必须起立迎接;手机一律上交以防证据外泄;活动以热舞开场,李在贤甚至亲自打碟助兴。最终,他只留下一位“跳舞最佳”的女性共度春宵,其余参与者领取现金后离开。 这种将女性明码标价的行为(150万韩元约合7590元人民币),与CJ集团公开宣扬的“尊重女性”价值观形成尖锐对比。该集团旗下拥有多个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品牌,包括美妆店、选秀节目等,这一丑闻使其陷入了严重的公关危机。
双重标准: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断裂
CJ集团作为韩国第13大财团,业务范围涵盖娱乐、餐饮、零售等多个领域。其推出的《Produce 101》《SuperStar K》等选秀节目,打造了I.O.I、Wanna One等顶流偶像团体,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正是这样一个依靠女性消费市场获得巨大利润的企业,其最高领导者却被曝出系统性地物化女性。这种“赚女性钱,却贬低女性”的双重标准,引发了韩国社会的强烈愤慨。 网友们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极度不满:“CJ股价下跌原来是因为这个”“看得我想吐”“现实比韩剧恶心多了”等评论刷屏。更严重的是,CGV影院、CJ旗下美妆店等业务都遭到消费者抵制,与之合作的艺人也急于划清界限。 韩国女性权益团体指出,CJ集团“一边赚取女性的消费红利,一边将女性异化为‘观赏品’”。这种批判直指韩国财阀文化中最腐朽的部分——将商业成功等同于道德豁免。
历史阴影:财阀特权与司法纵容
这起丑闻之所以引发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应,在于它触动了韩国社会长期未愈的伤疤——财阀特权与司法不公。 最典型的案例是2009年的张紫妍案。这位女演员在遗书中揭露自己被强迫向31位权贵提供性服务,甚至在父母忌日都无法逃脱“陪侍”命运。尽管舆论哗然,最终却只有少数边缘人物受到轻微处罚,核心涉案财阀全部逍遥法外。 证人尹智吾为躲避报复被迫流亡海外,此案最终不了了之。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处理模式,在韩国财阀丑闻中屡见不鲜。 CJ集团本身也不是第一次卷入类似风波。2013年,其员工拍摄三星前会长的性爱视频企图敲诈;2019年,又卷入李胜利夜店性招待链条。每次事件最终都被“证据不足”或“找替罪羊”等方式搪塞过去。
结构困境:政商勾结与司法不独立
韩国财阀能够长期享受“特权豁免”,根源在于其独特的政商关系结构。自朴正熙时代开始,韩国形成了“企业靠政府、政府靠企业”的发展模式。财阀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导致司法系统在处理财阀案件时投鼠忌器。 数据显示,近几十年韩国财阀成员犯下重大性犯罪,最终实际入狱的比例不足30%。最典型的是三星电子副会长李在镕,因行贿罪被判2年半有期徒刑,缓刑4年,随后获得特赦。 这种“法不及财阀”的现象,创造了危险的侥幸心理。李在贤此次丑闻曝光后,多数观察人士预测事件将“不了了之”,正是基于对韩国司法现实的清醒认知。
社会反响:从愤怒到无奈的情绪演变
韩国公众对此事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初期是强烈的道德愤怒,随后转为对司法公正的质疑,最终陷入对改变现状的无力感。 这种情绪演变反映了韩国社会的深层矛盾:民众既厌恶财阀的特权行为,又不得不依赖财阀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产品。这种依赖关系使得社会改革举步维艰。 女性团体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更强的行动力,组织了一系列抗议活动。然而,在没有司法改革和政治意愿支持的情况下,这些努力能否产生实质影响仍存疑问。
CJ集团“选妃门”事件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韩国财阀文化的阴暗面。它不仅揭露了个人道德的沦丧,更凸显了制度性纵容的严重性。 在财阀与普通民众权力极度不对等的背景下,类似的丑闻很可能继续重演。真正需要改变的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整个社会对财阀特权的默许态度。 正如韩国网民所言:“再大的财阀,也不能凌驾于人性和法律之上。”这次事件能否成为韩国社会反思与改革的契机,仍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商勾结和司法不独立的问题,张紫妍式的悲剧必将再次上演。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