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网红“鸡排哥”摊位带火了整条街,当地环卫部门非但没有取缔,反而成立5人专班提供精细化保洁,展现了城市管理对市井烟火的包容与支持。
江西景德镇,这座以瓷器闻名世界的千年瓷都,今年秋天因为一块鸡排而增添了新的热度。9月27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在“鸡排哥”摊位前看到,虽然还未开始营业,但等待的队伍已蜿蜒百米,约300名食客在初秋的阳光下耐心等候。

爆火背后:5人专班的守护
随着“鸡排哥”和“鸡排嫂”的爆火,小吃街的人流量激增,但街道却出人意料地保持着整洁。这得益于昌江区保洁二中心专门成立的5人工作专班。 “我们从早上5点就开始清扫保洁,并安排水车清洗地面,保证没有异味。”保洁中心的吴主任介绍道。记者在现场看到,环卫工人们沿着排队人群摆放了30多个黑色垃圾袋,实施“全天无缝衔接”的巡回保洁制度。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些环卫工作者不仅是环境的守护者,也是本土文化的推广者。吴主任和同事们每人购买了一份鸡排,用行动支持这位突然走红的本地小贩。“我们作为景德镇人,也应该给他们一份支持。”吴主任笑着说,“没买多,也怕耽误了游客品尝。”
城市治理的温情与智慧
“鸡排哥”的爆火不仅考验着城市的环卫能力,更展现着景德镇的城市治理智慧。面对突然增加的客流量,当地没有简单采取限制措施,而是通过增加服务来化解压力。 环卫部门不仅给排队区域增配垃圾袋,还主动向周边商贩发放垃圾袋,从源头确保垃圾不落地。这种“服务先行”的管理思路,既维护了城市环境,又为夜市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在排队的杭州游客李女士表示:“没想到这么热闹的地方还能保持这么干净,环卫工人一直在巡回保洁,让人感觉很舒心。”
市井烟火与城市文明的完美融合
下午4时50分,尽管已接近傍晚,排队队伍仍有160多人。队伍有序前行,没有人插队,地面不见垃圾,这场面成为景德镇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 “鸡排哥”的走红,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对市井烟火的向往。在标准化连锁店遍布街头的今天,这种带着锅气和人情的个体小吃,反而显得格外珍贵。 而景德镇环卫部门的做法,更是体现了城市管理者的包容与智慧。他们没有因为突然增加的工作量而抱怨,反而将其视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契机。
一座城市的自信与包容
吴主任向全国游客发出邀请:“国庆将至,也欢迎广大游客朋友都来尝一下景德镇的鸡排,到江西、到景德镇来游玩!”这番话语背后,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和包容胸怀。 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历来以其精湛的陶瓷技艺闻名于世。如今,因为一块鸡排,这座城市向世人展示了它的另一面——不仅能够打造出国之重器,也能呵护好市井烟火;不仅有匠心传承,更有城市温度。 这种“宠粉”式的服务理念,正是现代城市治理的精彩诠释。当城市管理者愿意为一个小吃摊成立专门保障团队,当环卫工人成为城市形象的推广者,这座城市便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市井烟火中的城市哲学
在景德镇,“鸡排哥”现象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城市治理课。它告诉我们,一座优秀的城市,既要有宏大的发展叙事,也要能包容微小的市井烟火;既要追求经济发展,也要关注人的感受。 当下很多城市都在探索如何平衡市容管理与夜市经济的关系,景德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用服务代替管制,用包容促进繁荣。这种治理智慧,值得更多城市借鉴。 傍晚时分,“鸡排哥”的摊位前依然人头攒动。环卫工人们继续在队伍旁巡回保洁,确保这座城市客厅始终整洁如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高雅与通俗完美融合的景德镇,一个因为包容而更加迷人的千年瓷都。
华灯初上,最后一位顾客心满意足地带着鸡排离开。环卫工人开始收拢一个个装满的垃圾袋,他们的身影在路灯下拉得很长。明天清晨五点,当城市还未苏醒,他们又将回到这里,继续守护这座因包容而美丽的城市。 一块普通的鸡排,照见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一抹环卫蓝,书写了现代城市治理的生动范本。这就是景德镇,一座让烟火气与文明同行的城市。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