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茑屋到方所,年轻人用“为爱买单”重塑书店未来
实体书店通过引入正版动漫周边(谷子)打造多元文化体验,成功吸引年轻群体,为传统业态注入新活力。
2025年的秋天,走进北京THEBOX朝外B馆的茑屋书店,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年轻人围在琳琅满目的动漫周边展柜前,仔细挑选《海贼王》徽章,为抽到隐藏款盲盒欢呼;不远处,有人举着罗小黑立牌与书架合影。这里不再是传统的“静默阅读空间”,而变成了充满二次元活力的文化聚落。

一、生存还是消亡?书店的“谷子转型”之路
数字化浪潮冲击下,实体书店面临严峻生存挑战。据《2025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近三年全国实体书店关闭率超23%,传统“卖书为生”模式难以为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书店+谷子”的新模式悄然兴起。
从北京的茑屋、方所,到上海的中信书店,越来越多书店将二次元周边产品(即“谷子”)作为重要营收来源。北京五棵松万达方所书店因哈利·波特主题谷子销量暴增200%;中信书店更成立动漫业务部,推出泛文娱品牌“谷知谷知GOOOODS”,打造“书+IP文创+主题餐饮”多元生态。
二、为什么是谷子?正版保障与场景化体验的双重优势
书店卖谷子并非简单“蹭热点”,而是基于独特优势的精准转型:
- 版权天然优势:书店长期与出版社、IP方合作,能快速获得正版授权,解决二次元群体最在意的“正盗版”问题;
- 场景化体验:通过主题陈列、IP专区设计,打造线上无法复制的沉浸式体验。如吉林省新华书店动漫专区采用“IP剧场化”展陈,让粉丝仿佛走入动漫世界;
- 文化活动赋能:签售会、作者见面会等传统活动与谷子销售结合。如湖北省外文书店怪物大师签售会,凭限定周边单日引流超3000人。
三、年轻人为何买单?为情感价值正名的新消费哲学
“二次元更看重正版,书店是可靠渠道”,这条获赞超2万的网友评论,道出年轻群体的消费逻辑。对他们而言,购买谷子不仅是消费,更是情感投射与身份认同。
- 正版信仰:宁愿多花20%价格也要支持正版,避免“厨力(热爱)被亵渎”;
- 社交价值:线下抽盲盒、逛展会的体验感,成为同好社交的重要场景;
- 文化认同:“书店卖谷子”被视为传统文化空间对亚文化的接纳,产生双向奔赴的共鸣。
四、隐忧与挑战:选品难题与库存风险的平衡艺术
尽管前景看好,书店谷子转型仍面临严峻挑战:
- 选品精准度:IP热度瞬息万变,一旦误判即造成库存积压。如某书店囤积某过气动漫周边,最终三折抛售;
- 价格竞争力:线下成本导致售价普遍高于线上,需用体验感弥补差价;
- 文化平衡:如何既满足二次元群体,又不流失传统读者,成为运营难题。
对此,领先书店探索出三大策略:
- 热点追踪:建立IP热度监测机制,快速响应爆款(如《哪吒》热播期一周内上架周边);
- 小众挖掘:通过签售会测试小众IP潜力,小批量试水(如《茶啊二中》周边试卖即罄);
- 品类拓展:开发文具、香薰、日用等实用型谷子,扩大消费群体。
五、未来展望:从“卖书场所”到“文化体验空间”
书店卖谷子的本质,是文化空间运营模式的升级:
- 业态融合:如中信书店打造“阅读+购物+餐饮”复合业态,客单价提升40%;
- 社群运营:通过谷子聚拢垂直社群,再反向导流至图书销售(如动漫专区旁陈列原著小说);
- 文化赋能:让谷子成为文化传播载体——湖北省外文书店用Q版漫画卡吸引年轻人接触文学作品。
结语:当纸张遇见二次元,书店迎来重生
书店卖谷子引发的争议,实则是传统文化空间与新兴消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正如网友所言:“去图书馆找安静,让书店先活下去。”
这场转型背后,是年轻一代用消费投票书写的商业逻辑:
**文化空间不需要固守形态,
真正重要的是持续创造价值。**
当哆啦A梦的铃铛在书架间响起,当哈利·波特的魔杖指向收银台,书店已不再是过去的书店——但它依然活着,而且活得更加生机勃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