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仁怀就“8亿投资酒厂遭强行接管”事件成立调查专班,承诺依法保护企业权益,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年9月24日,一则“重庆泰克公司在仁怀投资建厂遭强行接管”的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当日下午,仁怀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紧急发布通报,表示已成立专班对该情况展开全面调查,承诺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这起涉及巨额投资、政府合作项目的纠纷,揭开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下的隐忧。
01 招商引资的承诺与巨资投入
2017年,为应对茅台镇白酒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仁怀市发布PPP项目公告,公开招标建设日处理污水1.5万吨的白酒废水处理厂。这对当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重庆泰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一家国企组成联合投标体,成功中标这一重大项目。根据双方签订的PPP项目合同,仁怀市政府授权相关职能部门作为项目实施机构,重庆泰克等企业负责项目投融资、建设等事宜,并获得30年特许经营权。
项目创办人唐显策透露,项目总造价达8.2亿元,其中仁怀市水投集团投资2000万,其余8亿元由中标企业承担,重庆泰克一方投资、融资超过7亿元,占项目公司股份的86%。
02 顺利运行后突遭变故
经过四年的建设,安龙场白酒废水处理厂于2021年1月建成投入试运行。经过一年多的运行调试,于2022年5月24日完成环保验收。
然而,就在项目顺利运行后不久,2022年6月10日,代表仁怀市政府的项目实施机构——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向重庆泰克公司下达了“解除合同通知书”。
唐显策回忆道:“事前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当天仁怀市工业局和其它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将厂里员工集中到一起,宣读‘解除合同通知书’,称重庆泰克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随后,厂里员工被要求两小时内收拾私人物品离开,自此,投资方人员被禁止进入厂区。
03 法律诉讼的曲折过程
在接到“解除合同通知书”后,重庆泰克复函仁怀市工业局,称对方解除合同、强行接管污水处理厂的行为涉嫌犯罪。
仁怀市工业局随后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解除合同通知书”于法有据,并列举了重庆泰克方存在的“未在约定期限内完成项目建设、发生安全事故拒不按要求整改等5项重大违约情形”。
然而,2023年4月,遵义市中院审查认为该案不属于民事诉讼案件范围,驳回了仁怀市工业局的起诉。尽管仁怀市工业局不服裁定,向贵州省高院提起上诉,并在2023年9月获得“指令贵州省遵义市中院审理”的裁定,但最终因未在期限内预交案件受理费,2024年1月被遵义市中院按“撤回起诉处理”。
04 合同条款的争议
记者查阅合同发现,其中明确约定:“发生违约行为后,未违约方应首先通知违约方,采取补救措施,并给予90日宽限期。”唐显策强调,仁怀工业局在出具解约通知、强行接管前,他们没有接到任何形式的通知。
合同中还有一条重要约定:“项目期限内任意时间,甲方为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可在给予项目公司足额补偿后,单方面决定终止本合同。”
对此,唐显策表示:“即便上述条件成立,项目公司也既没有收到通知,更没有收到任何补偿。”
05 政府的回应与投资者的诉求
面对这一僵局,唐显策表示,即使当地政府希望提前解除合同、回购项目,他们也愿意协商谈判解决。“但至今仁怀市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说法。每次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联系,对方也是以各种理由推脱。”
在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后,仁怀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9月24日发布通报,承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依规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对侵害企业家正当利益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对采取非法手段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依法查处”。
这起投资纠纷不仅关系到8亿元投资的命运,更考验着当地政府的诚信和法治环境的建设。PPP模式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方式,其顺利运行有赖于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契约精神。
仁怀市已成立专班展开全面调查,社会各界正密切关注调查结果的公布。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将成为检验当地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也对全国各地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具有重要警示意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