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千亿县城的山河答卷

河南巩义以铝业和新材料铸就千亿产值,携杜甫故里与宋皇陵文脉,打造出工业与文化双生的中原强县样本。

伊洛河静静流淌,北邙山巍然矗立。在这片“山河四塞”的土地上,巩义人用工业之火点燃了河南首个千亿县的荣耀。2023年,这座80万人的县级市GDP突破千亿,跻身全国百强县第49位——数字背后,是秦时置县的沧桑,是杜甫诗中的乡愁,更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澎湃浪潮。

山河形胜:从巩伯国到工业重镇

“东瞻郑州、西望洛阳、南依嵩岳、北临黄河”,《巩县志》这般描述巩义的地理格局。自秦置县以来,这里一直是中原要塞:唐代设兵工厂,北宋葬皇陵,清代康百万家族“留余”训诫传承四百年。
如今,伊洛河畔的厂房取代了古战场,铝加工机的轰鸣声与黄河涛声交织。巩义人笑言:“我们左手唐诗宋词,右手工业报表。”

千亿密码:铝箔薄如蝉翼,新材料直指苍穹

走进明泰铝业车间,0.203毫米的铝箔正在卷轴上闪烁银光——这是易拉罐盖的厚度极限,也是中国铝加工技术的巅峰。全国三分之一的铝板带箔产自巩义,从航天材料到饮料包装,这里的铝材包揽了“上天入地”的使命。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新材料领域的突围:

  • 恒星科技的光伏金刚线打破国外垄断;
  • 泛锐熠辉的热防护材料护航新能源战舰;
  • 三家企业登陆A股,市值总和超300亿元。
    “我们不要低端制造,要做就做行业命脉。”当地企业家的话语中透着豫商的硬气。

文化基因:诗圣故里的双面人生

清晨的杜甫故里,孩童朗朗诵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午间的工厂食堂,工人端着烩饼讨论技术革新;黄昏的康百万庄园,“留余”匾额下走过身着工装的新一代豫商。

这种文化双生性贯穿巩义脉络:

  • 北宋皇陵的石像静望工业园区的塔吊;
  • 国家级非遗“小相狮舞”在企业年会上腾跃;
  • 南河渡石榴的甘甜与铝材的冷光同样令人自豪。

县域样本:千亿之后的思考

当巩义成为河南县域经济“领头羊”,其发展路径引发深思:

  1. ​产业升级​​:从“铝都”到“新材料硅谷”,传统产业与高端制造并重;
  2. ​文化赋能​​:工业产值63.3%的背景下,旅游收入年增20%;
  3. ​人才战略​​:80万人口中技能人才占比超30%,居全省县域首位。

正如市长在千亿庆典上所言:“我们要做有温度的工业强县,让杜甫的诗句、康家的训诫、新时代的机床声共鸣。”

结语:山河依旧,气象维新

黄昏时分,伊洛河泛起金色波光。
河岸一侧,北宋石刻静默伫立;另一侧,铝材生产线的灯火渐次亮起。
这片土地曾走出诗圣杜甫、豫商康百万,如今正孕育着新一代产业巨子。
千亿GDP不是终点,而是巩义写给时代的新序章——
正如康家“留余”匾上所书:“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发展与传承的平衡之道,尽在其中。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