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六年,美国会代表团再访华:中美关系迎来“破冰”信号?

美国众议院两党代表团六年来首次正式访华,释放出中美关系谨慎回暖、寻求风险管控的重要信号。

2025年9月,一则消息引发国际广泛关注:美国众议院一个由两党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即将访问中国大陆。这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国会首次正式派出代表团访华。在全球局势复杂多变、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这一举动被外界视为两国关系可能出现微妙转变的重要信号。

01 六年首访:为何这次访问如此特殊?

此次代表团由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重要成员、民主党议员亚当·史密斯率领,成员涵盖民主、共和两党。与2019年那次依靠民间资金支持的访问不同,本次出访由美国联邦政府直接出资,具有明确的官方性质。

更值得注意的是,史密斯行前主动强调:​​绝不会将台湾列入行程​​。这一表态被广泛解读为美方有意控制敏感议题、避免挑战中方核心关切的谨慎姿态。

02 从“冷冻”到“重启”:一段艰难的六年

中美国会层面的交流停滞并非偶然。
2019年后,全球疫情阻隔了面对面外交;
2022年,佩洛西执意窜访台湾,导致中美官方对话几近冻结;
直至2023年,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团访华,提出“要竞争,不要冲突”,才为两国关系带来些许暖意。
如今众议院代表团接续而来,意味着美国立法机构对华交流机制正从“冷冻状态”逐步“重启”。

03 为何此时选择恢复对话?

推动此次访问的,是双方共同的现实需求:

  • ​经济压力需缓解​​: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暂停期已延至11月,但根本矛盾未解,企业界强烈呼吁稳定预期;
  • ​军事误判风险升高​​:
    两国海空力量近年来多次“擦肩而过”,一旦误判极易引发连锁反应;
  • ​美国内理性声音上升​​:
    两党中越来越多议员意识到“一味强硬”并不符合美国利益。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希姆斯曾公开警告:“不应让误判演变为战争。”

04 史密斯为何是“关键人选”?

亚当·史密斯并非国会中的对华“鸽派”,而是一位深耕国防事务、深知大国博弈复杂性的务实政治家。
他长期主张:​​“竞争不等于对抗,沟通不可中断”​​。
由他率领军事委员会成员访华,释放出一个明确意图:双方希望从最敏感、最容易发生冲突的安全领域入手,建立更可靠的危机管控机制。

05 不只是象征:此次访问的实质意义

尽管一次访问难以解决所有分歧,但其象征意义与实务功能不容忽视:

  1. ​重建对话习惯​​:
    持续的外交互动有助于防止误判,尤其在军事、科技等敏感领域;
  2. ​试探合作空间​​:
    在气候、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全球性议题上,两国仍有共同利益;
  3. ​为民间交往铺路​​:
    国会交流的恢复往往能带动教育、文化、商业等领域互动回暖。

06 理性看待:缓和不等于转折

必须清醒认识到,中美结构性竞争仍将长期存在。
美国两党对华战略共识并未改变,科技遏制、地缘博弈仍将是未来多年的主线。
但此次访问表明,双方均意识到“无限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有管控的竞争”​​或将成为下一阶段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结语:对话,总是好过对抗

六年后美国国会代表团再度访华,无疑是一个积极信号。
它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
两个大国之间,尤其在有分歧、有摩擦之时,​​对话而非隔绝,沟通而非臆测,才是避免冲突、走向共存的唯一途径​​。
也许这次访问不会立即带来突破,但它为两国关系的“软着陆”提供了一扇可能的窗口——而这,已是当下最为珍贵的希望。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