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品牌合作引发的明星陈年旧怨重提,最终演变为粉丝抵制、品牌道歉与工作人员担责的行业生态缩影。
2025年,黄晓明与Angelababy(杨颖)离婚已三年,许多人以为那场曾经沸沸扬扬的娱乐圈往事早已翻篇。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由国产鞋品牌“红蜻蜓”引发的代言风波,再次将杨颖、李菲儿这两位女星推向舆论中心,也意外揭开内娱生态中明星私怨、粉丝文化与品牌决策之间脆弱而复杂的共生关系。

一、一场推广合作,为何演变成“品牌道歉、员工革职”的闹剧?
事件始于红蜻蜓品牌方邀请李菲儿进行商业推广。消息一出,迅速引发杨颖粉丝强烈不满。不少粉丝认为,李菲儿作为杨颖前夫黄晓明曾经的绯闻女友,这一合作无异于对代言人杨颖的“公开背刺”。
粉丝抵制声浪迅速升级,最终品牌方做出了一系列紧急回应:删除所有李菲儿相关内容、公开向杨颖道歉,甚至传出“将辞退涉事工作人员”的决定。
更引人注目的是,红蜻蜓品牌老板娘——据称为杨颖闺蜜的“雯姐”——也亲自下场表态,声援杨颖,并称将“处理相关人员”。
一场原本寻常的商业合作,因此急转直下,成为一场牵扯明星形象、粉丝情绪、品牌决策与打工人命运的罗生门。
二、长达十五年的纠葛,为何至今仍未翻篇?
杨颖、黄晓明、李菲儿三人之间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闻。
早在多年前,杨颖就曾公开发文回应所谓“小三”传闻,称与黄晓明交往时对方表示已分手,并直言李菲儿在采访中给了她“莫须有的称呼”。李菲儿也曾隔空回应,称“不认识杨颖”,并在节目中意味深长地表示“有些人就是放不下”。
此后,双方粉丝之间的对立情绪时有发生。从“蛋糕梗”到“代言争议”,从社交媒体暗指到节目中的含蓄交锋,这些碎片化的叙事共同拼凑出一段充满张力的“娱乐圈过往”。
令人唏嘘的是,即便当事人已各自开展新生活,这段纠葛仍如一道隐形枷锁,一次次重回公众视野,影响着她们的商业合作与公众形象。
三、粉丝文化、品牌焦虑与“打工人困境”
这场风波背后,远不止是明星之间的旧怨重提。
它折射出当下内娱生态中几种现象的叠加:
- 粉丝情绪成为品牌决策的重要变量。粉丝已不再只是明星影响力的被动接收者,而是能通过集体发声影响商业合作、甚至改变品牌决策的主动方;
- 品牌在“明星关系”中如履薄冰。不少品牌方面对明星之间微妙的人际关系如临大敌,一旦处理不慎,便可能引发舆论反噬,甚至损害商业信誉;
- 普通员工成为“隐形代价”的承担者。正如本次事件中“涉事工作人员被辞退”的传闻所显示的,当明星、粉丝、品牌三方博弈之际,执行层面的工作人员往往成为最无话语权、却最容易成为“牺牲品”的一方。
四、恩怨之外,更值得思考的是什么?
说到底,这早已不是杨颖、李菲儿或者任何个体之间的私人情绪问题,而演变为一个结构性的行业现象:
明星旧事为何总能轻易扰动商业合作的走向?
粉丝情绪是否应该左右品牌的理性判断?
而当冲突发生,“辞退员工”是否已成为最便捷的“品牌自救手段”?
在这场风波中,真正值得关注的或许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我们是否默许了一种并不健康的娱乐生态——
其中,人际恩怨可轻易越过商业边界,粉丝情绪能直接干预职场命运,而品牌,则倾向于以牺牲普通人的方式快速平息风波。
五、结语:内娱的叙事,不应由“打工人”来买单
娱乐圈永远需要话题,但话题的代价,不应由那些没有名字、没有镜头、没有粉丝守护的普通工作者承担。
一场风波终会平息,热搜也会翻篇,但那些可能因一纸通告而失去工作的人,他们的生活该如何继续?
也许,是时候让我们在“吃瓜”之余也冷静下来,看清热闹叙事背后的真实代价:
并非所有故事都需要一个“反派”,但每一个决策,都应有一份对人最基本的尊重。
真正值得“冲上热搜”的,不该是又一桩明星陈年旧事的重提,而应是我们能否共同建立一个更加理性、公平、尊重个体的娱乐环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