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时,最念临安那一口山核桃

​ 秋日最念临安山核桃,香脆可口背后是采摘艰辛,白露开杆时节见证丰收喜悦。

秋意渐浓,当第一缕凉风拂过面颊,舌尖便开始思念起临安山核桃那独特的香脆。这种思念,如同候鸟南迁的本能,每年此时便准时苏醒,提醒着我又到了品尝这枚”金果”的时节。

临安,这个因山核桃而闻名的地方,素有”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美誉。许多人如我一般,是先知晓了山核桃,才在中国版图上寻得了临安这个地名。这种先后顺序的颠倒,恰是临安山核桃魅力最生动的注脚。

初遇的惊喜:一枚山核桃的味觉启蒙

记忆中,核桃曾只是一种普通的坚果,直到那年秋天,初次尝到来自临安的山核桃。那是一次味觉的觉醒,一次记忆的烙印。粒圆壳薄的临安山核桃,果仁饱满得令人惊喜,经过讲究的炒制工艺,入口香脆可口,回味绵长,还带着一股独特的山野气息。

因有亲戚定居浙江,我有幸经常品尝到地道的临安山核桃。自第一枚入口,便深深爱上了这一口。不论是椒盐味、奶油味的手剥山核桃,还是原味的核桃仁,都能让我和家人为之倾倒。每年秋冬,家中必备的零食清单里,临安山核桃从不缺席。

分享的喜悦:一枚山核桃的情感联结

美食的快乐在于分享。我将临安山核桃推荐给同事朋友,他们尝后无不惊叹,自此也都”非临安山核桃不可”。有趣的是,当女儿学业有成时,朋友们常打趣道:”你女儿这么聪明,是不是吃山核桃吃的啊?”

中国人讲究以形补形,仔细观察,山核桃的形状恰似人的大脑。查阅资料后得知,科学研究证明核桃仁含有大脑组织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确实有补脑益智的功效。这或许也是临安山核桃备受青睐的另一个原因吧。

山间的珍宝:临安山核桃的成长密码

今年有幸在山核桃成熟季节造访临安,漫山遍野的核桃树上挂满了鸽蛋大小的果实,当地朋友介绍说今年的收成比往年更为丰硕。

临安山核桃树生长在海拔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大峡谷中,这里终年空气清甜,山泉淙淙,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优质、健康、无公害的山核桃果实,这也是临安山核桃区别于其他产地核桃的重要原因。

托一枚山核桃在手心细观,会发现果皮上分布着精美的几何图案,上面有数条竖棱,将圆形果皮表面分成大小相等的小格,宛如人工精心绘制。这种自然造就的美,令人叹为观止。

采摘的艰辛:一枚山核桃的来之不易

秋风起时,成熟的山核桃窸窸窣窣地滚落草丛。我曾好奇地拾起一枚,用牙咬开,却立即被一股涩味袭击,苦得张不开口。更麻烦的是,嘴和手都沾染上了洗也洗不净的汁液,惹得当地朋友笑话我:”偷吃山核桃了吧?你的嘴巴出卖了你。”

他们告诉我,剥山核桃的手先变绿后发黑,当地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山核桃采摘季节,见谁的手最黑,谁便最有钱。

在临安的两天,我每天晨曦微露便走出民宿,钻进漫山遍野的核桃林。民宿坐落在峡谷中,周围群山叠嶂,山体陡峭,布满石头,成片的核桃树就生长在石缝间。

我注意到很多核桃树的树干都被深深地钻进去一到三截拇指粗、几寸长的钢筋,树的周围都围着栅栏。当地朋友解释,这些都是为了方便上树采摘和捡拾而设置的。因山高路远,村民们将长长的PVC塑料管扛上山,一头放置树下,一头延伸到山体的平坦处,采摘下的山核桃顺着管道”流”下山,极大减轻了运输的辛苦。

古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山核桃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劳动者用辛劳的汗水换取的,我们食之当万般珍惜。

白露开杆:一场丰收的庆典

白露时节,是临安山核桃的采摘开杆日。听说这一天是临安一年中最热闹和喜庆的日子,很多在外地的村民都会赶回来分享收获的喜悦。山核桃的采摘期很长,有近一个月的时间。

很遗憾这次未能亲眼见到”白露到,竹竿摇。满地金,扁担挑”的盛大采摘场景。但我暗下决心,以后定会再来临安,去核桃林里转一转,去加工车间瞧一瞧,看村民们如何完成山核桃的脱壳、蒸煮、晾晒、烘炒等制作工艺流程。

我的家乡盛产生姜,我们有吃生姜佐茶的饮食习惯。不知临安人品尝山核桃时,会以何种食物佐餐?还听说临安有核桃宴,不知那又会是怎样的人间美味……

秋风又起,嘴馋依旧。每当这个季节,最想念的还是临安那一口山核桃的香脆。那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份秋天的期待,一种难以割舍的味觉乡愁。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