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增225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疾控专家:疫情总体平稳但防蚊不可松懈

广东新增225例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总体平稳但需持续防蚊灭蚊。

夏末秋初,南粤大地依然炎热多雨。广东省疾控局31日发布的基孔肯雅热监测信息显示,8月24日0时至30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25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目前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

病例分布在全省多个地市:佛山119例,广州49例,深圳16例,湛江14例,潮州5例,中山4例,珠海、汕头各3例,江门、清远、东莞各2例,韶关、肇庆、惠州、梅州、汕尾、云浮各1例。

01 疫情态势总体平稳,防控不能松劲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指出,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广东各地持续开展以控制蚊媒密度为主的防控工作,近期疫情态势总体平稳。”康敏表示,但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高发,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广东省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蚊媒活跃期,加上台风、降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疫情防控仍然不能松劲。康敏强调:“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02 认识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与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关节剧痛和皮疹,关节疼痛往往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患者行动困难。

伊蚊偏好在小型的洁净水体中繁殖,因此家庭及周边环境中的各类积水容器成为蚊虫孳生的温床。翻盆倒罐清积水,特别是清理各类容器积水,是控制疫情传播的基础。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措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这一防控理念需要全社会共同践行。

03 全民参与:防蚊灭蚊三大行动

广东省疾控局呼吁市民共同参与防蚊灭蚊工作,提出了简单易行的三大行动:

​上下班1分钟清积水​​:利用早晚出行前后各一分钟时间,检查家中和周围环境的积水情况,及时清理花盆托盘、闲置容器等处的积水。

​每周1次大扫除​​:每周安排一次家庭大扫除,重点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可能孳生蚊虫的各类积水容器。

​每天3分钟排查孳生地​​:每天花3分钟时间排查居室周围环境,确保没有蚊虫孳生地。

这些措施看似简单,却是阻断蚊媒传染病传播链的有效方法。每位市民的参与都能为疫情防控增添一份力量。

04 就医指南: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诊

疾控专家提醒,如果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行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就医时应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可能的暴露史,包括旅行史和蚊虫叮咬情况,以便医生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但基孔肯雅热引起的关节疼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05 秋季防蚊:仍需持续重视

许多人认为秋季来临后蚊虫会自然减少,但实际上,在南粤地区,秋季仍然是蚊媒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加上台风和降雨天气的影响,积水环境增多,为蚊虫孳生提供了条件。

防蚊措施不应随着夏季结束而松懈。居民应当继续做好防蚊工作,包括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穿着浅色长袖衣裤、使用经检验合格的驱蚊剂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这些时段的防蚊措施同样重要。

广东省疾控局提醒,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三句话:​​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疫情传播。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