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版LABUBU开售即“杀疯”:一场关于饥饿营销、社交货币与黄牛狂欢的潮玩盛宴

泡泡玛特迷你版LABUBU开售60秒全平台售罄,隐藏款溢价超15倍,黄牛代抢价达2699元。

2025年8月28日晚10点,泡泡玛特“迷你版LABUBU”(THE MONSTERS心底密码系列)正式开售。这场被创始人王宁预言为“超级爆款”的发售,以“60秒售罄30万件”“二手溢价180%”“黄牛代抢价2699元”等关键词席卷社交平台,成为Z世代消费狂热与资本游戏的最新注脚。

一、开售即“秒空”:数字背后的消费狂欢

  • 销售神话:天猫旗舰店开售1分钟售罄30万件,仅单件79元链接销售额即突破2370万元;京东、抖音等平台合计销量超107.8万件,小程序排队人数峰值超4500人。
  • 直播造势:开售前10分钟,泡泡玛特天猫直播间观看人次达237万,开售后10分钟涌入150万人,总观看量飙升至386万,弹幕被“求补货”“卡死了”刷屏。
  • 隐藏款博弈:1:168的超低抽中概率,让原价79元的“爱心”隐藏款在二手平台炒至1188元,溢价15倍,有黄牛放话“端盒(14只)低于1700元免谈”。

这场狂欢背后,是泡泡玛特对“稀缺性”的精准操控——首批放量未知、补货时间未定,甚至主播对库存也“一问三不知”,人为制造焦虑感。

二、黄牛经济学:从“代抢”到“期货炒作”的灰色产业链

发售前7小时,二手平台已现“预售狂欢”:

  • 代抢服务:单只代抢费300元,整端(14只)标价2699元,需预付735元定金,承诺“涨跌不鸽”。
  • 期货式交易:未发货订单被转卖,原价1106元的整端被炒至3100元,卖家声称“支持官网改地址”,实则空手套白狼。
  • 风险转嫁:黄牛坦言“价格看放量多少”,若官方补货则暴跌,反之继续飙升,消费者沦为赌局中的韭菜。

尽管泡泡玛特呼吁“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但面对黄牛溢价,其仅表示“暂无专门管控政策”,被质疑变相纵容市场炒作。

三、LABUBU的IP魔力:从“丑萌精灵”到社交货币

这款源自北欧森林的“尖耳朵怪咖”,如何成为现象级IP?

  1. 设计颠覆性:锯齿牙、“偷感笑容”打破传统审美,用户从“嫌弃”到“真香”的转化,契合Z世代追求个性化的心理。
  2. 场景多元化:从包挂到手机挂件,迷你版10.5厘米的尺寸强化了“随身社交属性”,成为年轻人彰显品味的符号。
  3. 全球影响力:泰国授予其“神奇体验官”称号,米兰时装周限定款售价破万元,Vans联名款溢价数十倍,文化输出反哺国内热度。

然而,过度依赖IP消耗也埋下隐患。伴随新品发售,LABUBU 3.0系列二手价暴跌2/3,娃衣商家纷纷撤场,暴露出潮玩市场“喜新厌旧”的残酷。

四、争议与隐忧:品控翻车与消费理性之辩

狂欢之下,质疑声渐起:

  • 品控危机:线下展示品被吐槽“歪头”“做工粗糙”,网友嘲讽“79元买了个抽象艺术”,店员却建议“自己调整”。
  • 股价冷遇:尽管销售火爆,泡泡玛特港股仅微涨0.68%,资本市场对“短期爆款”的可持续性持观望态度。
  • 专家警示: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熊文杰指出,消费者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同时,需警惕市场泡沫——“溢价15倍的盲盒,可能明天就跌回原价”。

结语:潮玩的尽头是“韭浪”还是长红IP?

迷你版LABUBU的爆火,是泡泡玛特供应链(产能提升10倍)与营销策略的双重胜利,却也暴露了潮玩行业的痼疾:饥饿营销催生黄牛、品控跟不上扩张速度、IP过度透支。当消费者为“隐藏款”一掷千金时,或许该思考——我们购买的究竟是“热爱”,还是被资本精心设计的“稀缺幻觉”?

正如王宁所言:“一个IP的商业价值才刚刚开始。”但若缺乏创新与监管,这场狂欢终将沦为又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