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特卖惊现“山姆同款”低糖好丽友派:渠道博弈下的零食江湖暗战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好特卖广州门店以32.9元低价出售疑似山姆下架的同款低糖好丽友派,引发渠道争议。

2025年8月末的广州,一家名为“好特卖”的折扣零食店内,一摞印着“降糖80%”的黄色大盒子悄然出现在货架上。这款与山姆会员商店下架的低糖好丽友派高度相似的产品,定价32.9元,迅速引发社交平台热议。从山姆“特供”到折扣店“尾货”,一款零食的渠道漂流背后,折射出中国零售市场激烈的渠道博弈与消费者对“稀缺性”的复杂心态。

一、争议产品的“复活”:从山姆特供到折扣店尾货

8月27日,网友拍摄的好特卖门店照片显示,低糖好丽友派以堆头形式陈列,包装与此前山姆销售的版本几乎一致——黄色盒身、醒目的“降糖80%”标识,以及“增加30%可可成分”的卖点。门店工作人员证实,这批商品为8月27日新到货,由公司统一配货,保质期至11月,但无法确认是否为山姆尾货或品牌直供。

这一场景与两个月前的山姆形成鲜明对比。2025年6月,山姆上架该产品时,曾以“渠道限定共创款”为宣传点,宣称经历6个月研发、配方调整数十次,售价49.9元/盒(48小包)。然而因消费者质疑“减糖80%却仍偏甜”“与普通版差异小”,加之大众品牌入驻引发的会员不满,山姆于7月15日火速下架。如今同款产品以更低价格现身折扣渠道,无疑为这场争议续写了新剧情。

价格与渠道的微妙博弈

  • 山姆版:49.9元/盒,定位高端会员制,强调“严选”“独家”;
  • 好特卖版:32.9元/盒,主打折扣零售,模糊“尾货”与“特供”边界。
    有业内人士分析,若确为山姆尾货,则反映出会员制超市与折扣店间的库存流转生态;若为品牌直供,则意味着好丽友正通过多渠道消化定制产能,规避单一渠道风险。

二、消费者分裂症:对“稀缺性”的追逐与幻灭

山姆会员曾为低糖好丽友派争论不休——有人因“专供”标签买单,认为其代表品质升级;也有人吐槽“和超市货无异”,质疑山姆选品标准下滑。这种分裂在好特卖重现:部分消费者因“低价捡漏山姆同款”兴奋,另一些人则担忧“下架产品是否存在隐性问题”。

营养争议的延续
尽管好丽友强调该产品“减糖80%”,但代糖(安赛蜜、三氯蔗糖)的添加使其甜度仍接近经典款。营养师指出,此类配方虽降低糖分摄入,却可能刺激食欲,且起酥油等成分的饱和脂肪问题未被解决。在好特卖场景下,价格优势或许让消费者暂时搁置健康顾虑,但争议本质并未消失。

更值得玩味的是心理落差:山姆会员支付260元年费,期待的是“稀缺商品”,而同类产品流入折扣店,无疑削弱了这种特权感。这种情绪曾直接导致山姆下架决策,如今却成为好特卖的营销筹码。

三、渠道暗战:会员制与折扣店的生态角力

此次事件揭示了零售行业的两极分化:

  1. 山姆的焦虑:为维持“高端”形象,其选品需平衡“差异化”与“大众化”。好丽友派争议暴露了会员制超市的软肋——当“专供”标签被拆穿,消费者会迅速用脚投票。
  2. 折扣店的机遇:好特卖等品牌通过消化头部渠道的滞销品或尾货,以低价吸引价格敏感群体。此次低糖好丽友派若验证为山姆同源,将强化其“大牌平替”定位。

好丽友的应对同样耐人寻味。作为品牌方,其在山姆下架后迅速转向多渠道布局,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销售额增长7.1%,并明确要“专注零食折扣店等快速增长渠道”。此次好特卖上架事件,或许是这一战略的具象化体现。

四、行业启示:当“定制款”失去护城河

低糖好丽友派的渠道漂流,为行业敲响警钟:

  • 对品牌方:渠道限定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至关重要。若“独家”承诺因库存压力被打破,将损害渠道信任;
  • 对零售商:差异化不能仅靠包装和标签,需真正提升产品力。山姆下架风波显示,消费者已厌倦“伪升级”;
  • 对消费者:理性看待营销话术,认清“低糖”“专供”等概念背后的实质。

结语:零食江湖的生存法则

一款好丽友派的命运起伏,恰似零售行业的微观史诗。从山姆货架到好特卖堆头,从49.9元到32.9元,变的不仅是价格和场景,更是消费者对价值认知的重构。当零售赛道日益拥挤,或许唯有回归产品本质——真诚的配方升级、透明的渠道管理、合理的价格体系——才能让品牌与渠道真正赢得持久战。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