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成功实施劈离式肝移植:一肝救两命,突破供体短缺困境

南方医院成功实施劈离式肝移植手术,一肝救治两位终末期肝病患者,突破供体短缺困境,彰显技术突破与生命接力。

2025年8月7日,南方医院成功实施了院内首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通过这项高难度技术,一个捐献肝脏让两位患者重获新生。目前,两位接受移植的患者均已康复出院,标志着该院肝移植技术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01 供肝短缺下的创新突破:劈离式肝移植的现实意义

两位成年患者均为O型血,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脏功能已基本丧失。其中一位还患有肝癌,肝移植是他们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

​全国肝脏移植供需比例严重失衡​​:据统计,2023年全国登记肝脏移植等待者达21940人,实际接受肝移植手术者仅6896人。在这种供肝资源极其短缺的背景下,劈离式肝移植技术成为破解困局的重要途径。

该技术通过将单个供肝按解剖结构精准分割为两部分,分别移植给两名患者,使供肝利用率提升一倍。这对于缓解器官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2 精密如绣花:劈离式肝移植的技术挑战

8月5日,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接到器官捐献管理服务中心通知,有一位O型血捐献者。李川江团队迅速反应,对供肝质量、血管及胆管走向进行全面评估。

​劈离肝脏绝非简单的”一刀两断”​​,而是需要将供肝精准分割为两个完整的解剖功能单位,确保分割后的两部分肝脏均保留重要血管、胆管,且能分别满足两位患者的代谢需求。

团队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对供肝血管进行精确评估;获取供肝时,通过胆管造影明确胆管走行,随后按左右半肝界限完成部分在体劈离,将肝中静脉保留于左半肝。供肝离体后,团队顺利完成左右半肝的最终劈离及右半肝肝中静脉重建。

03 多学科协作:生命接力的团队艺术

在麻醉科和输血医学科的保障下,两位受体的手术有序推进。​​手术团队先为患者完整切除病肝​​,再将供体左半肝、右半肝分别植入两位患者体内,精准完成供肝与受体血管、胆管的精细吻合。

经超声确认两位患者移植肝脏血管通畅后,手术顺利结束,患者随即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后续治疗。这种多学科协作模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保障。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要求高、手术风险大,目前国内仅有少数移植中心能够开展。南方医院此次成功实施该手术,体现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04 术后康复:精细化管理的成功案例

手术成功仅是治疗的开端。​​术后围手术期的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包括免疫调节、感染防控、凝血调控、营养支持及个性化护理。

术后第1天和第2天,两位患者先后成功脱离呼吸机;术后第3天均转入肝胆外科隔离病房继续治疗;术后1周,两人各项肝功能指标已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

在医院的精准治疗与精心护理下,术后2周,两名患者均已实现自主进食并下床活动,于8月21日康复出院。这样的康复速度证明了手术的完全成功。

05 技术前景:劈离式肝移植的发展空间

劈离式肝移植技术自1988年首次报道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拯救了无数生命。​​该技术不仅适用于成人-成人肝移植​​,还可用于成人-儿童肝移植,进一步扩大器官利用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劈离式肝移植有望成为缓解供肝短缺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南方医院此次成功案例将为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随着器官捐献意识的提高和外科技术的进步,更多终末期肝病患者将有机会通过这种”一肝两用”的方式重获新生。

南方医院首例劈离式肝移植的成功,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一个无私的器官捐献决定,加上医疗团队的精湛技艺,共同创造了”一肝救两命”的医学奇迹。

这种创新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希望,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器官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在供体短缺的现实条件下,劈离式肝移植代表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之路。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