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折叠男孩”姜延琛经四次高难度手术后成功挺直身躯,从仰望天空到平视世界,用顽强毅力迎来新生。
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山东00后“折叠男孩”姜延琛在成都京东方医院经历了四次高难度手术,终于从反向“折叠”的身体状态中被成功“打开”。这位曾经脖子后仰近180度、头与臀部距离不到一掌的年轻男孩,如今第一次能够挺直脊梁,用曾经只能仰望天空的眼睛平视这个他渴望已久的世界。

被“折叠”的青春与不屈的灵魂
姜延琛来自山东德州夏津县,患有罕见的先天性肌肉病,导致他的身体呈反向“折叠”状态。这种极其罕见的病情让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连最基本的平视前方都成为一种奢望。
然而,身体的局限并未禁锢他的心灵。尽管困难重重,姜延琛从未放弃学业,凭借顽强毅力考上了大学。他心中一直怀着一个看似简单的梦想——有一天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平视这个世界。
2024年8月,姜延琛和家人来到成都京东方医院,找到了极重度脊柱矫正专家梁益建博士,开启了一段艰难却充满希望的治疗之旅。
四次手术:一步步“打开”被折叠的人生
姜延琛的治疗过程堪称医学上的奇迹。四次手术,每一次都是对医学极限的挑战,也是姜延琛身体被一点点“打开”的过程。
第一次手术主要解决的是颈椎问题,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第二次手术针对胸椎进行矫正;第三次手术进一步调整脊柱曲线;第四次手术则进行了全面固定和最终调整。整个过程需要精确到毫米的计算和操作,任何失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梁益建博士表示,姜延琛的病例极为罕见,手术难度极大。“我们需要在矫正畸形的同时,确保不损伤脊髓和重要神经,这需要极其精细的操作和全面的术前规划。”
康复训练:汗水与泪水交织的重生之路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更为漫长和艰苦的是术后康复训练。姜延琛坦言,康复过程充满了汗水与艰辛,最苦的就是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
“为了争取一瞬间的休息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康复医生讨价还价。”姜延琛在发布会上回忆道。然而,当他看到自己肺活量的提升,感受到身体一天天的改变,他相信所有的付出和汗水都是值得的。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行走训练等。由于长时间处于折叠状态,姜延琛的肌肉已经适应了异常的体位,需要重新学习如何支撑一个直立的身体。
母爱相伴:每一次进步都有母亲的见证
在姜延琛的治疗过程中,母亲于梅英始终陪伴在侧。她告诉记者,每次手术过后,都能非常直观地看到儿子的好转。“一次手术做完,我就开始期待儿子身体恢复后下一次手术,直到最后儿子身体完全挺直。”
对于梁益建医生及其团队,于梅英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感激,太感谢他了。”这句话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担忧与期待,是一个母亲看到儿子重获新生的欣慰。
医学奇迹背后的医者仁心
梁益建博士是我国极重度脊柱矫正领域的权威专家,多年来致力于帮助各种复杂脊柱畸形患者。他在发布会上介绍,姜延琛的康复训练主要是让肌肉恢复功能,不需要终身进行,最终能达到接近正常人的状态。
这个世界首例反向折叠人矫正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医学技术上的突破,更展示了医者仁心的力量。梁益建团队为此付出了数月的心血,从术前规划到手术实施,再到术后康复,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疗团队的专业与关怀。
新生活的第一步:用崭新姿态书写人生新篇章
8月25日下午,成都京东方医院举行了“世界首例反向折叠人矫正手术成果发布会”。姜延琛和母亲一同出席,并在上台前依靠辅助器具自行站立并短暂行走——这是他迈向新生的第一步。
姜延琛动情地说:“我今天能以正常人的姿态坐在这里,要感谢父母的支持和医生们的精湛医术,给了我新的人生。”他表示,自己得到了一个崭新的身体,一定会用崭新的姿态,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由于身体原因,姜延琛过去没有什么特别爱好,现在每天都要完成康复训练。“上午下午的训练结束吃过饭也就差不多是晚上了。”这种看似单调的生活,对他而言却充满了希望,因为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进步,每一天都离正常生活更近一步。
生命的韧性:从“折叠”到“展开”的启示
姜延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奇迹,更是一部关于生命韧性的史诗。面对先天的不幸,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积极寻求治疗。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和努力。
他的故事也展现了现代医学的力量,让那些曾经被认为无法治愈的疾病有了治疗的可能。同时,这个故事还体现了社会的温暖——无数人为姜延琛的治疗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促成这个医学奇迹的发生。
如今,姜延琛即将出院回家,开始他全新的人生旅程。他计划继续完成学业,体验那些曾经只能想象的生活日常:平视着与人交谈、直立着行走在阳光下、无需特殊辅助地阅读书籍……
从仰望天空到平视世界,姜延琛的“展开”之旅充满了汗水与艰辛,却也闪耀着希望与勇气的光芒。他的故事将永远提醒我们:生命有无限可能,只要不放弃,每个人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新生第一步。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