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鸡排哥”用6元鸡排炸出600元情绪价值,以真诚经营和幽默互动火遍全网,诠释了市井烟火中的温暖哲学。
一、从油锅到热搜:一场“反效率”的烟火奇迹
2025年9月的景德镇,雨水未能浇灭一条小巷的热闹。傍晚时分,人群撑着伞在“鸡排哥”的摊位前排起长龙,镜头与直播设备将他团团围住。这位48岁的摊主,用一口油锅和一句“鸡排免费,塑料袋6块”的金句,将6元的鸡排卖出了“60元情绪价值”的传奇。他的走红并非偶然——当标准化服务与算法推荐充斥生活时,人们渴望的正是这种带着烟火气的真实连接。

鸡排哥的生意经像一部“反内卷”的哲学书:他坚持下午4:30后拒接散客,雷打不动赶往学校门口服务学生;学生价比路人便宜1元,但12点后加价1元,“惩罚不坚定的选择”;他要求顾客提前打开塑料袋,高喊“美味无需等待”,却在炸鸡排时与食客聊瓷器火候,称“大火锁汁小火入味,和烧窑一个道理”。这种“浪费”时间与人交流的“不经济”慷慨,恰恰击中了当代人的情感软肋。
二、金句背后的生存智慧:原则与柔情的辩证法
“你可以拒绝我,但不要拒绝美味”“鸡排会凉,但人心要热”——鸡排哥的语录被景德镇文旅部门整理推广,网友戏称其“单口相声解闷,话疗治愈焦虑”。他的幽默中藏着深意:
- 对学生的守护:有顾客质疑他为何提前收摊,他解释“和学生有约定,不能失信”,甚至拒绝连锁加盟,直言“连锁了,谁帮小孩留第一块?”
- 对秩序的坚持:面对黄牛代排队,他只在投币箱贴纸条提醒“排队公司请自觉投币”,而箱内硬币每月捐给学校乐队,乐队送的锦旗被他拿来垫锅“防烫”。
- 对生活的热忱:每天6点出门卖肉夹馍,下午备料出摊,妻子是他口中“人生最大成功”。有餐饮品牌谈合作,他甩下一句“图个痛快”,油锅滋啦声像是对功利主义的嘲弄。
三、流量之下:市井英雄的清醒与城市温度
爆红后,鸡排哥的摊位日均排队超3小时,景德镇旅游搜索量激增200%。但这位“文旅推广大使”却保持罕见清醒:自费升级油锅却拒绝预制鸡排,注册唯一抖音账号打假仿冒者。当地城管并未简单罚款,而是申请固定区域规范摆摊,他回应:“感谢政府对下岗职工的关照。”
更动人的是涟漪效应——周边摊主因客流增加延长营业时间;语文老师以他为案例布置议论文,赞其“从0到1的勤恳”;高三学生冒雨排队,只因“看到他就像压力散了”。有媒体评论:“他让城市管理有了人性化的注脚,也让商业逻辑回归到对人的基本善意。”
四、千年瓷都的新叙事:当土味情话遇见文化基因
鸡排哥的炸鸡摊成了景德镇的新文化符号。他调侃“塑料袋6元”的段子,被网友解读为“用粗粝土话解构精致套路”;他对学生群体的让利,被看作“市井版的教育公平”。当他说“欢迎大家来景德镇,这是你来了一次不想再回去的地方”时,这句话被刻在摊位上,成为城市宣传的意外切口。
在这场流量狂欢中,鸡排哥或许自己也没想到,他炸出的不仅是鸡排,更是一剂治愈现代性焦虑的良药。正如网友所言:“他让我们想起,最高级的情绪价值,往往诞生于最质朴的生活现场。”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