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亿美元天价索赔!中企非洲遭遇“环保碰瓷”,中方强硬表态

今年2月,赞比亚北部遭遇罕见暴雨,山洪冲击了当地一家中国铜矿企业的尾矿坝。导致尾矿坝出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坝上防止泄漏的厚膜不知被何人盗走。

洪水袭来,一些矿渣随水流进入下游河流。事发后,中国企业立即采取行动,组织人员堵漏,并为下游村民提供清洁饮水和食物。

赞比亚环境管理部门全程监督,持续进行水质监测。数月后的8月初,赞比亚官方发布声明:​​河水水质已恢复正常​​,未发现居民因此事患病。声明中还特别肯定了中国公司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

官方结论后的诡异诉讼

就在赞比亚政府发布调查结论后,一个突然冒出的“民间组织”迅速集结了200名村民,声称代表下游30万人提起集体诉讼。

他们聘请了南非律师团队,选择在南非提起诉讼,并提出惊人的800亿美元赔偿要求,同时还额外索要2亿美元“紧急救助金”。

赞比亚全国年GDP仅为260亿美元左右,8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三年生产总值的总和。平均每个原告索赔4亿美元,这个数字之巨大令人震惊。

美国使馆的“先知先觉”

事件中最令人疑窦丛生的细节是:在矿场事故发生前,美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突然发布警告,要求其在赞比亚北部的公民立即撤离。

美国人如何能预知一场因暴雨和盗窃行为共同导致的事故?除非,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

防渗膜被谁偷窃?为何美国大使馆能未卜先知?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精心策划的“环保碰瓷”

这场天价诉讼看似是环保纠纷,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国际商战。美国一直试图遏制中国在全球矿产资源领域的布局,非洲正是这场争夺战的关键战场。

利用当地人,以环保为借口,给中国企业设置障碍,使其陷入无休止的法律纠纷,最终被迫退出市场——这已经成为某些势力惯用的商业手段。

那些连基本温饱都难以解决的赞比亚村民,一夜之间成为关心水质报告的“环保卫士”,这背后的动机令人质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800亿美元后面跟着几个零,只是成了他人手中的棋子。

中方的罕见强硬回应

面对这场明显有失公允的诉讼,中方一改以往的温和态度,作出了罕见强硬表态:中方将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坚决反对任何不合理的索赔要求。

这意味着,那个中国只会埋头苦干、任人欺负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企业愿意遵守国际规则,但绝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讹诈。

目前,该铜矿已经暂停运营,官司仍在进行中。但这早已超越了一起普通的环境纠纷,成为国际商业博弈的风向标。

在国际商战的丛林中,越是退让,越会引来贪婪的猎食者。想要安心发展,手中必须握有足够的筹码和坚定的决心。

国际商战的规则从来如此:当中国企业还在埋头修路建厂时,某些国家已经开始布设法律陷阱。那200名村民或许永远不会明白,自己只是大国博弈中的一颗棋子。

而如今,中国已经明确表态:我们将用法律武器迎战,以合理手段维护权益。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