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侦破网暴跳水运动员陈芋汐案件,三名嫌疑人为博流量编造“寒门豪门”对立谣言,不仅还陈芋汐清白,也印证全红婵的无辜,体坛饭圈化乱象再度引发公众声讨。
在十米跳台上,她们是为国争光的冠军;而在某些人编织的网络叙事中,她们却成了“豪门”与“寒门”对立的符号,成了流量游戏中的棋子。2025年9月19日,公安部一纸通报,终于揭开了这场持续已久的恶意网暴内幕——三名嫌疑人为了博取流量,故意编造不实信息,撕裂运动员之间的友谊,污染体育精神的空间。这一刻,真相虽终于大白,但伤害早已造成。

一、从跳台到舆论场:两个女孩不能承受之重
聚光灯下,陈芋汐与全红婵曾一次次并肩站上领奖台。她们是队友,是朋友,更是在高强度训练中彼此支撑的伙伴。然而在某些网络叙事中,她们的关系却被描绘成“对立”——只因为陈芋汐出身体育世家,全红婵来自普通农村家庭。
于是,一场“寒门VS豪门”的虚假剧本被强行建立。全红婵因伤病退赛,被说成是“遭受打压”;陈芋汐夺冠,被嘲讽是“有黑幕”。就连她们的家人、教练,甚至同乡裁判都遭到无端攻击。
这一切,与体育无关,与真实无关。
二、“他们不在乎我们是谁,他们只要流量”
公安部侦破的案件显示,这一切背后是一个仅三人的团伙在操控。他们深谙网络传播的“技巧”——贴标签、制造对立、煽动情绪。他们不在乎运动员的死活,也不关心体育精神何存,他们要的只有一样:流量。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们像秃鹰,蹲在干净的体育场上空,等着撕扯任何一点可能制造对猎物的血迹。”
而这两位年轻运动员,一个才刚满20岁,一个还未成年,却要承受如此沉重的恶意。
三、冠军之路,从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陈芋汐三岁开始锻炼,是因为小时候体弱多病,甚至连喝牛奶都过敏。父母让她练体操的初衷很简单:增强体质。后来她被教练史美琴发现,才转向跳水。她曾笑着说自己最初“怕水,还是个旱鸭子”。
她的每一步,靠的不是所谓的“背景”,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她却从不把这些展示给父母看——“怕他们担心”。
而全红婵,那个在赛后采访中说“想赚钱给妈妈治病”的女孩,她的纯粹与努力同样打动了无数人。她们本都是凭借汗水与天赋才走到今天的榜样。
四、当体育被“饭圈化”,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这并不是体育圈第一次被饭圈文化侵蚀。控评、互撕、拉踩、造谣……这些原本属于娱乐追星的操作,如今正大规模入侵体育领域。
而真正的体育迷痛心疾首:“我们想看的是干净的比赛,不是狗血剧情。”
上海市体育局随后发出倡议,呼吁“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倡导文明观赛”。但这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每一个普通网民的清醒与自觉。
五、谣言退场,但伤害不会一夜消失
公安部的通报为这场闹剧画上了句号,三名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必须严惩!”
但在陈芋汐的社交媒体评论区里,仍残留着难以即刻消散的阴影。她说自己早已习惯关掉评论,转身扎进训练馆。可本该被欢呼和鼓励填满的少年时光,却被逼得沉默以对。
全红婵也同样无辜。她从未指责、从未抱怨,却一次次被动地卷入这场她根本并不理解的战争。
六、我们该如何守护体育的纯粹?
这件事留给我们的,不止于对违法者的谴责,更有一道沉重的思考:当我们谈论运动员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是他们家庭背景的对比?
是她们谁更受“偏爱”的阴谋论?
还是她们站上跳台那一刻的动作、拼尽全力的每一次翻腾、入水时激起的那一簇浪花?
如果我们还期待体育继续带来感动与激励,那么我们必须学会——
把比赛还给比赛,把友谊还给友谊,把运动员的努力看作努力,而不是剧本的素材。
结语:愿下一次热搜,是因为水上那朵完美的涟漪
这两个女孩,一个怕水却征服了跳台,一个爱笑却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她们不该被简化为标签,不该被卷入虚构的叙事。
正义这次没有缺席,但预防下一次伤害的发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觉醒和努力。停止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拒绝参与恶意对比,尊重每一个运动员的付出。
体育的本质是超越自我、是团结协作、是纯粹的热爱。
愿从今往后,她们上热搜的原因,只有比赛、梦想与荣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