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布昇腾芯片突破性进展,中国算力集群实现超越,美企内部分歧公开化,芯片战争进入战略相持新阶段。
2025年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华为副董事长徐直军面对满场听众,自信地公布了昇腾芯片三年发展路线图,宣布中国算力集群已超越英伟达。

与此同时,美国AI公司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迪却在华盛顿的一场峰会上公开抨击特朗普政府的芯片政策,称其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01 技术突破,华为公布芯片发展路线图
上海世博中心内,气氛热烈而凝重。当徐直军走上舞台,背后大屏幕开始展示昇腾芯片的发展蓝图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这份路线图展示了华为未来三年的清晰规划:从2026年第一季度的昇腾950PR,到2028年第四季度的昇腾970,华为正在以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
徐击军不仅公布了单颗芯片的演进计划,更展示了华为在算力集群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通过Atlas950和Atlas960 SuperPoD,我们能够支持8192张乃至15488张昇腾卡,形成全球最强的单集群算力。”
这番话背后,是中国芯片产业十年的坚持与努力。从2018年昇腾310的初次亮相,到如今构建起接近百万卡规模的算力集群,华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差异化竞争路径。
华为还公布了自研低成本HBM计划,将以“一年一次算力翻倍”的节奏推进,这标志着中国不仅在芯片设计上取得突破,更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全面布局。
02 美企内讧,特朗普政策遭公开批评
就在华为发布会前一天,华盛顿举行的“AI+ DC Summit”上,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美国AI公司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迪站在演讲台上,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的芯片政策。
“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可能是目前仍对中国拥有的唯一优势,必须加以保护。”阿莫迪语气激烈地说道。他认为特朗普允许企业通过“上贡”获得对华销售许可的做法是“灾难性的国家安全决策”。
这一批评直指特朗普2025年推出的争议政策——允许英伟达和AMD等公司在对华销售芯片时,将15%的收入上缴政府,作为继续出口的“许可费”。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初衷是既保住美国企业的利润,又为财政创造收入。但这一看似“双赢”的方案,却在美国科技界引发了深刻分歧。
与阿莫迪的强硬立场形成对比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更加关注市场份额问题。他此前曾坦言,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占率已从95%暴跌至50%,这一数据凸显了美国芯片企业面临的实际压力。
03 曲折历程,中美芯片博弈回顾
中美芯片博弈并非始于今日。回顾过去几年,这场科技竞争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2022年,拜登政府推出了被媒体称为“经济战争宣言”的全面出口管制,切断中国获取高端AI芯片及制造设备的渠道。这一政策旨在维持美国的“最大领先优势”,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美国芯片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英伟达、应用材料、泛林集团等企业纷纷在财报中提示巨大风险,市值出现显著波动。
与此同时,中国芯片产业却在压力中加速自主创新。华为、寒武纪、壁仞科技等企业持续推进技术突破,逐步实现国产替代。
特朗普上台后政策出现松动,转而采取“上贡”模式,试图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企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但这种摇摆不定的策略,反而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了发展窗口。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策的不连续性已经成为其芯片战略的最大弱点。相比之下,中国坚持长期投入和持续创新,正在逐步缩小技术差距。
04 未来格局,芯片战争进入新阶段
随着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持续突破,全球芯片格局正在重塑。这场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封锁与反封锁”,而进入了更加复杂的新阶段。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通过架构创新和集群化优势,正在构建不同于传统技术路径的算力体系。华为推出的超节点互联技术,使中国能够在单颗芯片性能稍逊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级优化实现整体算力的超越。
从市场层面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和最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已拥有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这意味着一旦算力瓶颈被突破,中国的AI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从政策层面看,美国科技界在对华竞争问题上的内部分歧日益明显。阿莫迪代表的安全优先派与黄仁勋代表的商业优先派之间的争论,反映了美国在制定对华芯片政策时面临的两难处境。
专家预测未来芯片竞争将呈现长期化、复杂化趋势。技术迭代加速、产业链重组、人才竞争白热化将成为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在上海世博中心的会场外,一批年轻的工程师正在仔细讨论着华为新发布的芯片技术细节。他们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
而在万里之外的华盛顿,辩论仍在继续。政策制定者们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坚持强硬路线,还是寻求某种程度的合作与共存。
芯片战争没有硝烟,却关乎国家未来;没有枪炮,却决定发展主动权。在这场持久战中,中国正在用创新和坚持书写着自己的答案。
正如华为发布会背景板上所写:“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体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