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宣布取消门票、免费停车并引进全省小吃,正式加入山西中部四大古城的“舌尖大战”,直面忻州、晋源、清徐的竞争。
这个秋天,山西的古城之争,悄然变成了一碗刀削面、一笼烧麦、甚至一张停车票的较量。

2025年9月,晋中榆次老城突然宣布:即日起,取消门票,免费停车,招商免租,喊出“吃遍山西”的口号直指忻州古城。
至此,山西中部四座古城——忻州、晋源(太原古县城)、清徐(关帝城)、榆次——彻底拉开“小吃文旅”同台竞技的帷幕。
没有硝烟,却香气四溢;不见刀剑,却招招精准。
一、从“门票经济”到“一碗面留人”,榆次老城的自我革命
榆次老城,曾是最早开放的都市古城景区,却也最早尝到“门票依赖”的苦果。
地处晋中城区、紧邻大学城,本应是年轻人络绎不绝的文化地标,却因“门票不菲、店内无新”,渐渐陷入门可罗雀的萧条。市民被挡在门外,游客停留不住,商户难以维系——这是一道典型的“古城困境”。
转机,来自对“忻州模式”的清醒借鉴。
9月起,榆次老城果断转身:
- 取消门票,打开大门;
- 停车免费,降低门槛;
- 南大街店铺免租金招商,快速引进晋北、晋中、晋南三地小吃;
- 喊出“怡然在晋中,吃遍山西”口号,从大同烧麦到晋南驴肉甩饼,试图用美味留住食客。
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场绝地求生的转型。
二、忻州古城:山西小吃文旅的“开创者”与“天花板”
要理解榆次的转身,必须先看懂忻州的成功。
忻州古城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游客量甚至超过大同、平遥,靠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极致落地的“小吃战略”:
- 引进陕西袁家村运营团队,用专业化运营保证小吃“平价且特色”;
- 坚持门票免费、停车免费,极大降低游客决策成本;
- 形成可持续的惠民口碑,成为山西省内“小吃古城”的代名词。
更聪明的是,它开通了忻州古城—太原南站的城际公交,直接对接太原、榆次的大学生和市民,用一碗面、一张免费车票,把人“运”到了忻州。
三、晋源与清徐:虽有宏大投资,却难破“区位困局”
并不是每一座古城,都能靠小吃翻盘。
太原古县城(晋源)在古城基础上耗资重建,规模宏大、店铺林立,却因远离市中心、交通不便、原住民外迁,始终“热不起来”。过年收门票、停车不免费、缺乏市井烟火,让它显得冷清而疏离。
清徐关帝城(原三国城)在山西会馆运作下转型餐饮,依托职教港师生和当地产业工人,渐渐找回生机。但同样受限于区位和公交短板,面临榆次与晋源的双重夹击。
它们不缺投资、不缺规划,缺的是“人愿意来”的理由。
四、“山西古城大战”背后,是一场关于“人”的争夺
四城相争,争的早已不是谁更古老、谁更宏大,而是:
- 谁更懂“免费”背后的流量逻辑;
- 谁更能用“小吃”创造停留的理由;
- 谁更善于用“交通”打破区位的限制;
- 谁更能营造“市井烟火”让人想一来再来。
这是一场关于“人性体验”的竞争。
游客不再为“空洞的古城”买单,而是为“热腾腾的生活”投票。
结尾:谁的“烟火”,能烧得更久?
榆次老城的免费,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忻州古城的成功,也不应只是单一的模式复制。
山西古城正在集体告别“门票时代”,进入“留住人心”的深度运营阶段。
谁的小吃更动人、谁的交通更便捷、谁的体验更亲切——谁才能真正称王。
而这把“烟火”,终究要烧进人的心里,才能照亮古城未来的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