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飘飘奶茶被曝独立包装珍珠在保质期内发霉,品牌回应称将核查,此前曾多次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2025年9月,一则关于香飘飘奶茶的投诉引发广泛关注。一位仍在哺乳期的安徽合肥女性网友发帖称,自己在孕期购买的香飘飘原叶现泡奶茶中,独立包装的黑珍珠竟在保质期内出现明显绿色霉菌。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1日,保质期一年,事发时远未过期。

“明明密封包装,也没有破损,怎么就发霉了?”当事人表示,事发后厂家虽主动联系,但仅提出“邮寄数杯奶茶或新品作为补偿”,这一方案让她难以接受。“作为哺乳期妈妈,我更担心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而不是几杯奶茶的补偿。”
9月10日,香飘飘官方客服回应称,将记录具体情况并转交当地销售人员核查,需查看产品后才能判断发霉原因。这一回应被不少网友认为“过于官方”,质疑其缺乏诚意。
——这已是香飘飘近年来的第N次“霉变”风波。
早在2023年,就有网友曝光购买的香飘飘Meco果汁茶在保质期内发霉发臭,当时品牌方解释为“运输过程中碰撞漏气所致”。而2019年,上海市民张先生更是在饮用香飘飘泰式青柠茶时,发现杯中有手掌大的霉状异物,最终获赔1667元。
一次次相似的问题,一次次“碰撞漏气”的解释,让人不禁要问:为何香飘飘总是陷入同样的质量漩涡?
作为即冲型奶茶的开创者,香飘飘曾凭借“一年卖出X亿杯,可绕地球X圈”的广告语深入人心。然而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其质量控制体系似乎并未同步升级。尤其是需要独立密封保存的配料包,本应是食品安全的关键防线,却成为问题的多发区。
业内专家指出,独立包装食品在保质期内发霉,可能存在三种原因:
- 包装材料阻隔性不足,导致氧气渗入;
- 生产环节灭菌不彻底,残留微生物缓慢增殖;
- 包装密封性存在缺陷,形成肉眼不可见的微孔。
无论哪种原因,都直接指向生产质量控制的缺失。
更让人担忧的是,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品牌方似乎尚未建立一套成熟、负责任的应急处理机制。以“邮寄新品作为补偿”的做法,不仅难以平息消费者的担忧,反而可能削弱品牌信任度。
食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对于香飘飘这样面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知名品牌。每一次质量事件,消耗的都是消费者多年来积累的信任。当消费者打开一杯奶茶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一种口味,更是一份对品牌的安全承诺。
目前,香飘飘尚未就此次事件给出明确调查结果和处理方案。我们期待品牌方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真正从生产源头排查隐患,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毕竟,企业的长远发展,靠的不是“绕地球多少圈”的销量,而是“经得起检验”的品质。
截至发稿,该事件仍在进一步发酵中。如果您遇到类似食品安全问题,请保留证据并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