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县西寨乡:黄土里刨出“金疙瘩”,红薯甜了乡村振兴路

杞县西寨乡依托黄河沙壤优势发展红薯产业,通过品种改良与深加工带动农户增收,打造乡村振兴”黄金薯”品牌。

金秋时节,开封杞县西寨乡的田野上,连片的红薯藤蔓褪去夏日的翠绿,露出底下饱满的薯块。疏松的土壤中,一个个红薯探出头来,仿佛在向来人展示这片土地的丰饶。

农户们手持锄头,弯腰采收,身影在田垄间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泥土的芬芳与红薯的清甜气息,一幅丰收的画卷正在这片黄河滋养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01 天赐沃土,黄河水浇出“黄金薯”

西寨乡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这片大自然馈赠的沃土以砂壤土为主,透气性好,昼夜温差大,为红薯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咱们这的土壤,捏在手里松散柔和,种出来的红薯外形光滑、口感甜糯。”种植大户曹佰阳抓起一把黄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经过几年的宣传推广,如今西寨乡红薯亩产可达2000千克左右。

这里的红薯不仅产量可观,品质更是出众。得益于黄河水的滋养和沙壤土的培育,西寨乡红薯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甜度适中,口感绵密,深受市场青睐。

02 科技赋能,小红薯迎来“品种革命”

在品种培育与改良上,西寨乡走在了前列。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并培育出“商薯19”“西瓜红”“龙薯9号”等多个优质品种。

其中,“西瓜红”红薯成为市场上的“明星产品”。这种红薯表皮鲜红、果肉橙红,不仅口感绵甜,更富含维生素A、膳食纤维及多种矿物质,在各大超市和电商平台上供不应求。

“我们的红薯从选种、育苗到种植,全程采用绿色标准化技术,不使用化学农药,确保每一颗红薯都安全、健康。”曹佰阳指着自家的种植基地介绍道。科技赋能让传统的红薯种植焕发出新的生机。

03 带动增收,红薯成了“致富宝”

小小的红薯,正在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宝”。曹佰阳作为种植大户,不仅自己扩大了种植规模,还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种植红薯,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以前种玉米小麦,一亩地收入千把块钱。现在改种红薯,亩产就能达到4000斤,收入翻了好几番。”正在地里采收的农户李大爷笑着说。他今年种了20亩红薯,预计收入能超过10万元。

西寨乡的红薯产业不仅让种植户受益,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种植、管理到采收,每个环节都需要劳动力,让留守在家的村民也能获得可观收入。

04 延伸产业链,红薯身价倍增

除了鲜薯销售,红薯深加工也在西寨乡发展得如火如荼。红薯粉条、红薯干、红薯淀粉等产品拉长了产业链,让红薯价值倍增。

红薯粉条制作工序繁复而精细:从红薯清洗、粉碎分离、过滤、脱水、浓缩形成淀粉,再历经蒸粉、漏粉、冲凉、晾干等多道工序,最终成为晶莹剔透的“金丝条”。

每年11月份到年关的3个月用工时间里,加工厂大量吸纳本村劳动力,提高农户收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红薯深加工的产业链条中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05 品牌打造,“黄金薯”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杞县西寨乡红薯”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这颗“黄金薯”正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西寨乡计划联合科研机构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培育更多优质品种,完善仓储物流体系,推动红薯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我们要让西寨红薯走出河南,走向全国,成为一张闪亮的农业名片。”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夕阳西下,农户们将一筐筐刚采收的红薯装车,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些黄土里刨出的“金疙瘩”,正带着西寨乡农民的美好期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的路上,西寨乡用一颗小小的红薯,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答案。这片黄河水滋养的土地,正在用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丰收、关于致富、关于希望的动人故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