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眼镜王蛇惊现民居!六枝消防民警联手上演“捕蛇记”

六枝特区一居民家中惊现3.5米长眼镜王蛇,消防与民警联手成功捕获并送至野外放生。

9月6日,六枝特区中寨乡一户村民家中传来惊恐的呼叫声——一条巨型眼镜王蛇不知何时潜入,正盘踞在墙壁缝隙中。接到报警后,消防救援人员火速赶赴现场,与派出所民警联手展开了一场紧张而专业的捕蛇行动。

惊魂时刻:巨蛇突现民宅

当天,中寨乡一户村民在回家时意外发现家中墙角处有一条巨大的蛇类动物。仔细查看后,村民惊恐地发现这竟是一条体型硕大的眼镜王蛇,目测长度超过3米。

眼镜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之一,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和剧毒毒液。一旦被咬,受害者可能在30分钟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村民立即退出房屋,并迅速拨打119求助。接到报警后,六枝特区消防救援大队迅速出动,携带专业捕蛇工具赶往现场。

专业处置:消防民警联手制伏

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他们发现这条眼镜王蛇正蜷缩在墙壁缝隙中,不断发出“嘶嘶”的警告声,显得十分警惕和具有攻击性。

考虑到眼镜王蛇的危险性,现场指挥员立即制定了周密的抓捕计划。派出所民警首先利用两岔木棍迅速压住蛇的身体,限制其活动范围。紧接着,消防救援人员看准时机,使用专业捕蛇器快速夹住蛇的头部——这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步骤。

在多方配合下,这条长达3.5米的眼镜王蛇被成功制伏,并被安全装入塑料桶中。整个抓捕过程干净利落,既保证了人员安全,也避免了对蛇造成伤害。

回归自然:深山放生护生态

抓捕成功后,消防救援人员将这条眼镜王蛇带至远离人居的深山区进行放生。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放生野生动物,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眼镜王蛇虽然具有危险性,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主要以其他蛇类和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鼠害等有着积极作用。

专家解读:蛇类为何频频“到访”?

近年来,蛇类闯入人类居住区的事件时有发生。专家表示,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生态环境改善: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蛇类种群数量有所增加;
  2. 气候变化:气温变化可能影响蛇类的活动范围和习性;
  3. 寻找食物:居民区周边的老鼠、小鸟等食物来源可能吸引蛇类前来;
  4. 栖息地减少:城市扩张和开发可能侵占了蛇类的自然栖息地。

防蛇指南:遭遇蛇类怎么办?

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和气候变暖,人类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的情况逐渐增多。六盘水消防部门提醒市民,遇到蛇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避免突然动作或大声喊叫,以免激怒蛇类;

​保持安全距离​​:至少保持1-2米距离,不要靠近或试图踩踏;

​不要主动攻击​​:除非确定蛇无毒且处于安全距离,否则不要试图驱赶或打击;

​让出通道​​:不要阻挡蛇的去路,给予其足够的空间和路径自行离开;

​勿触摸或捕捉​​:即使是无毒蛇也不要轻易触摸,蛇类行为难以预测;

​寻求专业帮助​​:及时联系消防部门、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等专业人员处理。

特别提醒:识别常见毒蛇

了解本地区常见毒蛇特征十分重要。眼镜王蛇特征明显:体型大、颈部有类似眼镜的斑纹、受惊时颈部膨扁竖起。其他常见毒蛇如竹叶青、蝮蛇等也有各自特征。

若不幸被蛇咬伤,应保持冷静,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尽量记住蛇的特征(或拍照),保持伤口低于心脏位置,不要用嘴吸毒液或随意切开伤口。

和谐共生:保护与防范并重

随着生态保护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在处理蛇类入宅事件时,消防部门采用科学、人道的方式,既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尽可能保护野生动物。

消防部门建议,居民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蛇类入宅:

  • 清理房屋周边杂草和杂物,减少蛇类藏身之处;
  • 封堵房屋地基和墙面的缝隙孔洞;
  • 管理好家禽家畜,避免吸引鼠类等蛇类食物来源;
  • 在蛇类活跃季节,特别注意防蛇措施。

这次成功的捕蛇行动,展现了消防和公安部门应对野生动物突发事件的专业能力和协作精神,也为居民应对类似情况提供了宝贵经验。

遇到野生动物闯入居住区,请及时联系专业部门处理,切勿自行处置以免发生危险。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从科学防范开始。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