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市场正从高速增长走向本土创新与国际融合,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多元活力。
清晨的第一杯美式,午后的拿铁续命,傍晚手冲壶下氤氲的香气……咖啡,这个曾经带着浓厚西方标签的饮品,已悄然渗入无数中国人的日常。2025年中国国际咖啡展刚刚落幕,240家企业、20个国家参展,不仅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咖啡市场高速发展的蓬勃气象——从种植到杯中所呈现的,不再只是风味流转,更是一个关于文化接纳、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的中国故事。

一、国际巨头加码中国,咖啡机迎来“智能时代”
展会现场,意大利德龙展台前始终人头攒动。全新ECAM450.86.T全自动咖啡机,不仅能一键制作42种饮品,还支持冷热双系统、手机互联,甚至接入机器人咖啡师和无人店场景。作为最早将意式咖啡文化带入中国的品牌之一,德龙近二十年来持续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咖啡消费的变迁:消费者从热衷速溶走向青睐现磨,从追求提神功能转向注重生活质感。
尽管国产咖啡机品牌迅速崛起,德龙仍明确表示:“未来三到五年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他们看好高端商用机与细分品类,正以“多渠道+多产品”策略拥抱中国市场的快速变化。
二、本土品牌深耕全产业链,让消费者喝懂“真实的咖啡”
在Wolfing Coffee的展位,“99元咖啡豆福袋盲盒”抽奖活动气氛热烈。这家从2019年起从未缺席展会的企业,早已不只是一个咖啡品牌。从生豆贸易、设备研发,到烘焙加工、品牌孵化,Wolfing完成了全产业链闭环。
主理人孙文金对国内咖啡消费的洞察尤为敏锐:“一线城市喝的是节奏和功能,二三线城市品的是本真与风味。”他希望消费者通过Wolfing,能建立对咖啡的味觉判断力,感知风味的层次与故事。“我们卖的不是一杯饮料,是一种认知。”
三、中国制造咖啡器具出海,用实力赢得30国市场
在3号馆,国产咖啡器具品牌Hero悄然展现着“中国智造”的实力。成立于2012年的Hero,如今已建成5000平方米智能化工厂,拥有十多台CNC高精度设备,2025年生产效率大幅提升50%。其产品覆盖户外便携机、手冲器具、磨豆机等多个细分领域,不仅深受家庭用户喜爱,更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
“咖啡器具本是舶来品,但我们凭借中国制造赢得了海外认可。”总经理张小光语气中充满自信。在Hero看来,踏实做好产品,就是最好的品牌建设。
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同属集团的“咖啡小镇”品牌巧妙融合中国茶元素,推出“茉莉山雪”等创新产品——每袋含3000朵茉莉花,采用非遗窑制工艺,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独特美学。
四、16杯 vs 240杯:中国咖啡市场潜力远未释放
尽管咖啡文化在中国快速生根,但从数据来看,这片市场仍处于爆发前夜。目前,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仅16杯,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0杯。高速增长的进口数据同样说明问题:2020至2024年间,中国咖啡净进口量增长6.5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5.7%。
巨大的差距意味着巨大的机遇。这片土壤既容纳得了国际巨头深耕,也给予了本土品牌充分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在产品创新、文化传递,还是在出海开拓方面。
尾声:每一杯咖啡,都是一个交汇点
它汇聚了全球豆源与本土口味,连接起智能制造与日常生活,也融合了西方仪式与东方闲趣。中国咖啡市场不再只是商业的竞逐之地,更成为文化融合、产业创新和消费迭代的缩影。正如一位观众在展会现场所说:“我们喝下去的不仅是咖啡,是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
而这片仍然开阔的市场,正等待更多人一起书写,属于中国咖啡的下一章。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