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惊现金代“五星连珠”墓:五侧室结构改写古代丧葬认知

陕西延安发现金代独特五侧室墓葬,为该省首次发现此类复杂结构。

在延安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一座沉睡八百年的墓葬正缓缓揭开神秘面纱。201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蛇连沟村的一次抢救性发掘中,意外发现了一批宋金时期墓葬。其中编号M3的金代墓葬,以其独特的五个侧室结构,成为陕西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

当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清理完最后一块封门砖时,眼前出现的景象令所有人屏息——这座墓葬仿佛地下宫殿般呈现出惊人的“放射星形”布局。由墓道、封门、甬道、前室、6个过洞、后室和5个侧室组成的复杂结构,在探照灯的照射下展现出古代工匠非凡的空间设计能力。

“这就像一座地下的四合院,每个侧室都代表着不同的功能分区。”现场考古领队这样描述首次进入墓室时的震撼感受。后室位于墓葬中心,六角攒尖叠涩穹窿顶高高隆起,仿木建筑结构的砖雕精美绝伦。最令人称奇的是东南壁门洞顶部的阑额上,依然保留着色彩鲜艳的蝶戏牡丹图壁画——白灰底上用墨线勾勒,绿、黄、红三色填染,历经八百年岁月依然栩栩如生。

五个侧室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后室五角,呈扇形精准排列。这种设计在以往发现的金代墓葬中极为罕见,专家推测可能代表着金代贵族对“五方”宇宙观的崇拜,或是模仿生前宅院中不同功能房间的布局。

墓葬中使用的砖料规格之多令人惊叹。考古队员清点出人物、花卉、建筑等各类纹样的砖雕,这些构件需要像拼装乐高积木般精密组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编号M11的宋代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罕见的一周手印砖和具有完整编号系统的仿木结构砖。

“这些编号就像是古代的二维码。”专攻建筑考古的研究员解释道,“每块方砖上都有左右两个编号,相邻砖块相接处的号码完全对应。这说明当时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预制构件生产体系。”更引人注目的是叠涩顶下方的一周24块左手手印砖,这些深深印在砖坯上的手印,可能是工匠留下的质量认证标记,也可能是某种神秘的祭祀符号。

墓葬中出土的瓷盏、铜环、铜钱、瓷碗、陶罐等随葬品,虽然数量不多,但为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三枚锈迹斑斑的铜钱静静躺在墓室角落,仿佛还在诉说着主人当年的生活场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批墓葬虽然时代相近,却没有完全相同的形制。每座墓都在仿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创新,这种“和而不同”的特点,反映出宋金时期延安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背景。

“这座五侧室墓葬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金代丧葬制度的认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专家表示,“以往认为金代墓葬相对简朴,但如此复杂的多室结构证明,当时陕北地区的葬俗文化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清理工作的深入,考古团队开始多学科合作研究。建筑学家正在复原墓葬的建造工艺,艺术史专家分析壁画的艺术风格,人类学家则试图通过遗骸研究揭示墓主人的身份特征。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解开宋金时期陕北社会结构的钥匙。

站在发掘现场,仿佛能看见八百年前的场景:工匠们按照编号熟练地拼装砖雕构件,画师在阑额上精心描绘牡丹图案,葬礼参与者将陶器轻轻放入侧室……所有这些,都在诉说着一个时代对生死宇宙的理解与想象。

这次发现不仅丰富了陕西地区宋金墓葬的实物资料,更为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演变、建筑技术发展和宗教信仰提供了珍贵标本。蛇连沟墓地的发掘证明,在黄土高原的深处,依然埋藏着许多等待我们重新发现的历史密码。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