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邑新场古镇有座精致冷门的璧山寺,其钟鼓楼与观音殿跨河而建,景色清幽如画,免费开放且公共交通可达,非常适合安静游览和拍照打卡。
在成都大邑县新场古镇,藏着一座少为人知却别有洞天的寺庙——璧山寺。它没有昭觉寺的鼎盛香火,也没有文殊院的如织人流,却以一道独特的风景征服了每一个到访者:钟楼与鼓楼,竟巍然跨建于潺潺河流之上。

踏入寺中,但见亭台映水、古桥轻拱,耳畔是钟声伴着流水,眼里是绿植衬着飞檐。它精致得像一座江南园林,却又带着川西独有的禅意与静谧。
丨因感恩而生的寺庙,藏着动人的故事
璧山寺,原名“毕山寺”,始建于明末,是新场商人毕朋成为纪念重庆璧山县令李万春而建。
李万春是四川资中人,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尤其体恤商贾。许多赴璧山经商的新场人在他的治理下得以致富。后来他因惩治反遭诬告,悲愤携家投江。毕朋成感念其恩,返乡建寺奉祀,并将每年六月六定为庙会日。
清康熙年间,康熙帝甚至特派马队二十余骑前来谕旨,将其更名为“璧山寺”。一座民间自发修建的感恩祠庙,能得帝王钦点更名,可见其德义之重、影响之远。
丨建在河上的钟鼓楼,是寺中最美的画面
璧山寺虽不算大,却极为精巧。其最大的特色,是观音殿、钟楼和鼓楼皆跨建于二堰河上。
踏入寺中,穿过天王殿,便可见观音殿轻盈架于河道之上。殿两侧的钟楼与鼓楼临水而立,与倒影相映,宛如画中楼阁。时有游人倚栏小憩,静观流水,聆听风铃与潺潺水声交融,意境清远,禅意自生。
这种“殿骑河上、钟鼓临流”的建筑格局,在川西甚至全国都极为罕见。它模糊了建筑与自然的界限,也让诵经、钟声与流水合奏出一曲宁静梵音。
丨儒释道三教合一,寺中竟供奉着一位县令
璧山寺是一座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寺庙,并不拘于一格。
寺中既供奉弥勒、韦陀、观音、释迦牟尼等佛像,也特设殿宇敬奉李万春夫妇。他们虽非佛非道,却因清正爱民而被视为圣人,常年接受香火,代表着民间最朴素的“崇德报功”的信仰。
丨精致如苏式园林,一步一景皆可入画
寺内建筑多为木结构,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尽显古雅。更难得的是整座寺庙犹如精心打理的园林:
- 小桥流水,回廊婉转;
- 盆栽绿植随处可见,尤其是形态可爱的多肉植物点缀其间,更显生机;
- 树木掩映、青苔斑驳,夏日绿意深浓,秋来银杏铺地。
这里没有喧哗的游客,只有偶尔低声交谈的本地香客和专注修剪花木的僧人,时间仿佛也放慢了脚步。
丨实用信息:免费开放,公共交通可达
- 📍 地址:成都市大邑县新场古镇上正街
- 🎫 门票:免费
- 🚌 交通:
- 自驾导航“新场古镇”,古镇有停车场;
- 公共交通:成都茶店子客运站/成都西站有客车直达大邑,转乘大邑211路公交至“新场古镇”站,步行可达。
- 🌟 提示:寺庙清净,请轻声游览;可搭配新场古镇一并游玩,尝一尝当地有名的麻油鸭、血旺肥肠。
丨结语:这是一座值得专程探访的寺庙
如果你厌倦了人挤人的景点,如果你想找一个真正能静心、拍照、感受文化交融的地方,璧山寺会给你惊喜。
它不只是一座寺,更是一段恩义精神的延续,是一幅“庙在水中、人入画中”的生动川西画卷。
或许,寺中师父修剪花草时的那份专注,檐角与流水的相望,以及那段被铭记数百年的清官故事,才是这处小众之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