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翡翠投资陷阱频发,46万购入的“原石”实为铺路石材,中老年人需警惕高回报承诺和缺乏专业鉴别的收藏投资。
浙江嘉兴的胡阿姨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晚年陷入一场价值46万元的翡翠骗局。一切始于手机屏幕上那些光鲜亮丽的直播视频——主播们口若悬河地展示着来自缅甸矿山的“翡翠原石”,承诺“稳赚不赔”的投资回报。从最初试探性的3000元投入,到短短两个月内疯狂购入近100块“原石”,胡阿姨一步步坠入精心编织的陷阱。

当那些价值46万元的“翡翠原石”最终寄到家中,经专家鉴定后却被告知:这些不过是“在缅甸当地要么不要,要么扔掉,用来铺路的建筑材料”。这场投资美梦瞬间化为泡影,留给胡阿姨的只有沉重的债务和无尽的懊悔。
直播间的“翡翠陷阱”:从试水到沉迷
2022年10月,胡阿姨像许多中老年人一样,迷上了手机上的翡翠直播。主播们用极具诱惑力的话术描述着投资前景:“中国老板在缅甸包了座翡翠矿山”、“原石运回国内销售”、“先掏钱买下,我们负责转卖,稳赚不赔”。
最初,胡阿姨只是花了3000元试水,买了一块小原石。令人惊喜的是,她确实拿到了5000元的回报。这种即时回报的刺激,加上主播们不断展示的“成功案例”,彻底打消了她的顾虑。
从2022年10月到12月,胡阿姨先后投入46万元,购买了近100块所谓的翡翠原石。每当她有所犹豫时,客服人员就会用“机会难得”、“最后一批”、“别人抢着要”等话术施加压力,让她不断加大投入。
骗局揭穿:从“投资宝贝”到“铺路石材”
半年过去了,平台承诺的“转卖”始终没有实现。在胡阿姨的再三要求下,这些原石被寄到了她家中。当她看到实物时,才意识到可能上当了。
浙江嘉兴资深藏家陈利敏在查看这些“翡翠原石”后直言不讳:“实际上全部是翡翠,但是这种翡翠是不值钞票的。在缅甸当地,要么要,不要就扔掉,铺铺路啥东西,做建筑材料的。”
他进一步解释,翡翠行业素有“一刀穷、一刀富,一刀天堂、一刀地狱”的说法。表面看起来碧绿的原石,并不代表内部品质好。只有切开后内部碧绿且通透的,才是好翡翠。而胡阿姨买到的,显然是最低档次的“砖头料”,根本不具备投资价值。
维权艰难:46万投资仅收回8.8万
发现被骗后,胡阿姨首先想到的是报警。但派出所告知这属于消费纠纷,只能通过法院诉讼解决。
她不远千里跑到云南瑞丽,在当地法院起诉售卖平台,却输掉了官司,仅拿回8.8万元退款。不甘心的她又到浙江嘉善法院提起诉讼,结果再次败诉。目前,案件已经上诉至嘉兴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仍在审理中。
胡阿姨的案例并非个例。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案件超过100万件,其中珠宝玉石类投诉同比增加35%。许多不法商家利用中老年人对翡翠鉴别能力不足的特点,通过直播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和销售。
直播带货的阴暗面:话术与套路
这些翡翠直播背后隐藏着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套路:
首先是营造稀缺感。主播通常会声称这些是“最后一批”、“限量抢购”的原石,给消费者制造紧迫感。
其次是展示虚假交易记录。直播间常常会出现“某某用户已下单”、“某某用户赚了大钱”的弹幕,实际上很多都是托儿或者机器人账号。
第三是承诺回购保障。大多数平台会承诺“代销”或“回购”,让消费者认为没有任何风险。
最后是利用从众心理。直播间常常安排大量“水军”营造火爆氛围,让真实消费者不由自主地跟随购买。
翡翠投资的真实风险
真正的翡翠投资具有相当高的专业门槛。业内专家指出,翡翠价值评估需要综合考虑种、水、色、工等多个因素,非专业人士很难准确判断。
特别是原石投资,风险极高。即使是行业专家,也经常有“看走眼”的时候。俗话说“神仙难断寸玉”,指的是翡翠原石内部情况难以从外表准确判断。
正规的翡翠投资应该通过可信渠道,购买具有权威机构鉴定证书的产品,并且要理性看待投资回报,警惕那些承诺“稳赚不赔”的项目。
如何避免落入投资陷阱?
针对日益增多的网络购物骗局,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提出以下建议:
- 保持理性消费观念: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那些承诺高回报、零风险的投资要保持高度警惕。
- 核实商家资质:购买前查验商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检测证书等相关资质。
- 学习基本鉴别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珠宝玉石鉴别知识,避免完全依赖商家宣传。
- 选择正规平台交易:尽量选择有第三方担保的交易平台,避免直接转账给私人账户。
- 保留交易证据:妥善保存交易记录、聊天记录、宣传页面等证据,以备维权需要。
- 咨询专业人士:大额投资前,最好咨询独立的专业鉴定机构或人士。
家庭沟通的重要性
胡阿姨的案例也反映了家庭沟通的问题。记者本想采访胡阿姨的丈夫,但他连连摇手表示:“老婆太强势,劝不动的。”这种情况在许多家庭中都存在——一方沉迷于某种投资或消费,另一方虽然意识到风险,却无法有效劝阻。
专家建议,家庭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特别是涉及大额投资或消费时,应该共同决策,相互提醒风险。同时,子女应该多关心父母的网络使用情况,帮助他们识别网络陷阱。
胡阿姨的教训值得每个人深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更需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
46万元买来一堆铺路石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在光鲜亮丽的直播背后,可能隐藏着精心设计的陷阱;在高回报承诺的面纱下,往往是血本无归的结局。
唯有保持理性、增长知识、加强沟通,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胡阿姨。投资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这不仅是金融领域的铁律,也适用于任何消费和投资行为。
发表回复